1、单选题 喜玛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哪两大板块的相互作用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张裂?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张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汉普顿开往美国纽约,横穿大洋时在50°14′W,41°16′ N处与冰山相撞而沉没。
1.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很可能是顺着哪条洋流漂来的2.泰坦尼克沉没的地点东侧是大洋洋脊,该洋脊位于3.澳大利亚某公司正准备建造“泰坦尼克二号”,预计2016年首航。若航行途中要获得“泰坦尼克二号”的准确位置和速度,至少需要几颗卫星的数据
A.阿拉斯加暖流
B.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拉布拉多寒流
E.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F.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G.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H.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I.2颗
G.3颗
4颗
5颗
参考答案:1. D
2. C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中经纬度判断,(50°14′W,41°16′ N)处较为靠近纽约或纽芬兰渔场,因此冰山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带来的。
2.图示区域的大洋是大西洋,洋脊为大西洋洋脊,其两侧为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3.但由于GPS卫星是分布在20000多公里高空的运动载体,只能在同一时间测定三个距离才可定位,要实现同步必须具有统一的时间基准,从解析几何角度出发,GPS定位包括确定一个点的三维坐标与实现同步四个未知参数,因此必须通过测定到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才能定位。
考点: 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及GPS定位原理。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往西航行,于2011年11月1日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大洋一号”航行期间2.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A.启航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正在向北迁徙
B.1月在开普敦靠岸停留期间,当地气候炎热干燥
C.途经南海时,吹东南风
D.科考路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E.大陆架
F.大陆坡
G.海岭
H.洋盆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起航是为北半球冬季,非洲大草原北半球枯黄,南半球草木茂盛,动物应南迁,所以A错误;1月开普敦为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所以B正确;起航向西航行经过南海时应为冬季,南海应该吹东北风,所以C错,向西航行一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故D错。
2.海底热液要从地球内部涌出,就要寻找地壳的断裂处,海底地貌中,海岭是板块的张裂边界,海底热液最有可能从海岭出涌出,所以C正确,而大陆架、大陆坡、海盆都属于某板块的内部,所以可能性不大。
考点:考查气候、气压带风带、大洋的分布及海底地貌。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与M地相比,N地2.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低、气压低
E.东南风
F.西北风
G.西南风
H.东北风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近地面等压面的分布在M处向下凹,而N处等压面向上凸,故判断近地面M处的气压较N处低;N处近地面的气压较高,应盛行下沉气流,故判断气温较低。
2.结合上题分析,水平方向上N处的气压较M处高,故水平气流由N处指向M处,结合近地面的风还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判断MN之间的风向为东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分布和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结合热力环流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画图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喜马拉雅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印度洋板块上?
B、主要由垂直运动而形成
C、属于断层作用形成的山?
D、附近的板块边界属于生长边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