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城市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
? 通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表1:莱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
?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
? 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或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都市风光,构
? 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
(2)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上空污染物由城市
? 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公共用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城市中面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工业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市区工业正向郊区搬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的比例控制,城市中土地利用最广泛的是住宅用地。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
城市功能区
分布特点
商业区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
水灾害的现象。请你结合材料帮助回答。
材料一?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

(1)比较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2)从表中数据变化推断北京城市中心区易发生的灾害及成因。(6分)
材料二?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代替釉面
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

(3)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甲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2分)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4)这种做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2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材料三?城市洪水除了造成内涝,还容易使水资源流失短缺,北京就是用水紧张的城市
之一。2008年北京市总用水量中,地表水5.7亿m3(16%)、地下水23.4亿m3(66%)、
再生水6.2亿m3(18%),再生水利用量首次超过地表水。
(5)读“1990~2005年北京市用水量(比例)变化情况图”(图乙),指出北京市1990年以来用水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并简析用水量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26分)
(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2分);城市“热岛效应”使气流上升更加旺盛(2分);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烟尘,使凝结核增多。(2分)
(2)城市内涝(2分);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2分),使地表积水量增大,超过了排水能力。(2分)
(3)B(2分)
(4)D(2分)
(5)农业、工业用水量比例趋于下降(2分),生活用水比例上升(2分)。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式的改进(2分),节水技术的推广,再生水利用的增加,使生产的单位用水量和总用水量比例不断下降(2分);人口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用水量持续上升。(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城市热力环流可知,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第(2)题,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发生洪涝的次数增多。?
第(3)题,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使下渗量增多。?
第(4)题,采用“可呼吸地面”对②③项影响不大。?
第(5)题,各类活动用水量的变化可根据曲线的变化得出答案,随着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工农业用水量减少,城区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用水增加。
点评:本试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点,难度不大,题型较新,结合材料,不难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新网2008年3月18日电: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四年,世界各地许多冰川融化或变薄的速度上升了一倍多。而欧洲的冰川融化量是最大的,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这些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
| 美国
| 巴西
| 俄罗斯
| 日本
| 中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墨西哥
|
人口
| 2.83
| 1.69
| 1.45
| 1.27
| 13.0
| 10.0
| 2.03
| 1.3
| 1.24
| 1.06
|
?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4分)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2分)
?
(3)图中所示国家中CO2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2分),请你谈谈该国为控制CO2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2点,4分)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2分)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2分)
参考答案:1)a.毁林? b.燃烧矿物燃料? c.极冰融化? d.沿海低地被淹?(4分)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2分)?
(3)中国(2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人口数量等。(任答2点得4分)?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1)ab表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c表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d海平面上升的影响。(2)读图即可。(3)中国。主要从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了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等。(4)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树造林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