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该山山顶可能有永久积雪 B.7月气温递减率400米以下最小 C.l月份在40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D.海拔600米以上1月气温递减率远远大于7月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该山一月平均气温是0℃,可判断是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约为35°N附近;甘肃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均温为0℃以下,江西省和福建省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均温为0℃以上;而秦岭淮河经过河南省,所以该山可能位于河南省,C正确。
小题2:永久积雪意味着该地山顶气温常年0℃以下,读该山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可知该山山顶7月均温约22℃,大于0℃,所以该山山顶不可能有永久积雪,A错误;分析该山7月份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横坐标是气温,纵坐标是海拔高度,递减率的大小,可以看该气温曲线的斜率大小(倾斜程度),由图可看出7月气温曲线在400米以下倾斜程度是最小,所以7月气温递减率400米以下最小,B正确;逆温现象是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分析该山1月份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可看出大约在海拔高度350米以下,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升高即出现逆温现象,而到400米处是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所以C错误;海拔600米以上1月气温递减率是(-1.5-(-4))/600;海拔600米以上7月气温递减率是(26-22)/600;由此可知海拔600米以上1月气温递减率小于7月气温递减率,D项错误。
小题3:年温差=温度最高月份平均气温(7月均温)-温度最低月份平均气温(1月均温);甲处年温差约为22-(-3.5)=25.5;乙处年温差为26-(-1.5)=27.5;丙处年温差约为27-0.8=26.2;丁处年温差约为27.3-0.5=26.8;通过比较可得出四处年温差最小的是甲,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限。读我国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以及阴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小题1:描述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特点。
?
小题2: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等,图中A处高山林线海拔等值线向?突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 图中显示大致相同纬度的东北和西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有较大的差异,分析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
?
小题4: 图中阴山山地自然带体现的是?地域分布规律,其北坡林线海拔比南坡?(高或低),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 分布特点:南方海拔高,北方海拔低。(1分)
小题2: 纬度位置、大气降水、山地坡度(地形)等;?南?地形(地势高,气温低)(4分)
小题3:特点:西北地区的高山林线海拔比东北地区的高(1分)
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气温比东北地区高,热量条件好;受山地地形的影响,西北地区多地形雨,降水在一定范围内从山麓地带向上逐渐增多。(2分)
小题4:垂直地带性 、低(2分)
原因:阴山南坡为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小题1: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减。
小题2:图示高山林线自南向北递减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但同纬度地区,西部林线高于东部,主要是降水的影响。图示A处等值线向南凸,利用“凸高为低”的规律判断表示该地林线较低。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该处为太行山区。
小题3:图示反映东北地区的高山林线较西北地区低。主要从前述影响林线高度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
小题4:山地垂直地带性。从影响林线分布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参考答案:1、A
2、A
3、A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情景式心理训练,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索,与大自然进行交流,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和精神视野的拓宽。下面是我国某校“模拟探险社团”的暑期网上模拟探险活动,读探险路线图,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1)第一站到达A探险区域,他们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此景观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站到达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国”B区,B区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
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C.本区人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
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
(3)在经过C探险区时,了解到此区在夏季存在一个__________(高或低)温中心,该区有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试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__
A.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B.轮船顺风顺水
C.轮船逆风逆水?
D.白昼越来越长
(5)当模拟探险活动到E区时,就似乎漫步在苍绿的热带雨林中,听到了如淒如诉的鬼蝉声,狮吼般的蛙声,还有顽皮的狝猴对話……能反映此区气候类型的图是:_______________,并分析此地这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热带草原带? ;地形?;
(2)C?
(3)低;在内力作用方面,板块挤压碰撞,岩层隆起抬升,并易形成断层;在外力作用方面,河流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显著,从而形成V型峡谷
(4)AC
(5)A ;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沛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 
1.该山地最可能是
[? ]
A.阴山?
B.秦岭?
C.天山?
D.南岭
2.?该山地山麓所处自然带为?
[? ]
A.阔叶森林带?
B.针叶森林带?
C.草原带?
D.荒漠带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与城市》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