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区位选择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首选考虑的问题,据此回答题。1.下列不属于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的是2.影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科技
C.土壤
D.地形
E.气候
F.地形
G.土壤
H.水源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如下图所示: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
考点:本题组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组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E.甲——育用材林
F.乙——培育橡胶
G.丙——种植棉花
H.丁——发展茶园
I.①地位于三角洲
G.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1.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2.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3.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四个平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平原范围),回答小题。
1.主要的粮食作物与其他三地区不同的是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叙述,正确的是3.目前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甲——巩固商品粮基地优势,扩耕增产
F.乙——退耕还湖,大幅提升林牧业比重
G.丙——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城郊高效农业
H.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灌溉农业
I.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
G.现代农业发达,劳动力需求大
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居住生活
农业基础好,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和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的分布可判断,甲为鄱阳湖平原;乙为洞庭湖平原;丙为长三角;丁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大平原都位于长江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而丁为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
2.结合上题结论,甲乙两地湿地破坏严重,故退耕还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A、B错误;丁地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加重土地盐碱化,D错误;丙地区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故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城郊高效农业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C项正确。
3.目前,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由于上述四地都位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故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人口迁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河流、湖泊分布等信息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概况和发展方向,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等内容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图,回答3问题。
1.以下农业区:①松嫩平原,②长江三角洲,③海南岛,④黄河下游地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相符的是2.图中b、c两地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3.图中a、b两地都有棉花的种植,两地相比,b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④、c③、d①
C.a③、b④、c①、d②
D.a②、b④、c①、d③
E.土壤不同
F.热量不同
G.降水不同
H.地形不同
I.春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G.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
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花的生长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1.根据我国各个农业区的纬度位置判断,从海南岛—长三角—黄河下游—松嫩平原,热量条件逐渐递减,则农作物的熟制逐渐减少,故B项正确。
2.结合上题分析,热量条件是导致农作物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题分析,a为长三角地区;b为黄河下游地区,则b地的雨季较短,秋季降水少,气候较干燥,则利于棉花采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1997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南粮北调”逐渐演变成“北粮南调”。下表为1997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增产省份和减产省份统计表(单位:亿斤)。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较之北方,南方省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2.伴随南方省份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耕地利用方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A.水土组合条件较差
B.耕地减少幅度大
C.耕作经验缺乏
D.生产技术落后
E.土地肥力不断降低
F.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
G.耕地单位产值提高
H.平原面积不断缩小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土是肥沃土壤,水土组合条件好,A错。南方地区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高,C错、D错。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快,工业和城市、交通建设占用耕地较多,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多,导致耕地大幅度减少,粮食减产,B对。
2.农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C对。这种变化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所以土壤肥力不会下降,沙漠化会减轻,平原面积得到保护,不会因荒漠化,或水土流失而减少。A、B、D错。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