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下图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区时为4:00的时区是西8区,中央经线是120°W,图中测控点可能是远望六号,B对。
【小题2】交汇对接时间是11月份,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是南半球。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向南移动,C对。
【小题3】11月3日~1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错。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增长,B错。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对。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D错。
考点:时间计算,地球公转运动及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AB线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135°E,21°N
B.135°W,21°S
C.45°W,21°S
D.45°E,21°N
【小题2】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
A.69°N及其以北地区
B.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C.69°S及其以南地区
D.69°S上
【小题3】此时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一半
B.小于一半
C.大于一半
D.全部
【小题4】该天甲地的昼长为
A.12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2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1°,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1°,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说明地球位于近日点(1月初)附近,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太阳直射点21°S纬线;次日,南半球昼长夜短,AB为昏线,所以,45°W的地方时为18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经读数向西增大的为西经),135°W为12点,被太阳直射。故选B.
【小题2】太阳直射21°S纬线,晨昏线与69°纬线圈相切,69°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小题3】135°W为12点,45°E经线为地方时0点。新的一天为45°E向东到日界线,小于地球的一半。
【小题4】甲地位于昏线上,图示时刻的地方时为19点(45°W为18点),即19点日落,昼长为(19-12)×2=14小时。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 ( )
A.23时56分
B.23时48分46秒
C.23时56分4秒
D.24小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地球自转一周3600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24小时为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要长。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黄赤交角变小,则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是
A.热带变大
B.温带变大
C.寒带变大
D.不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对应图中的③,C对。A、B、D错。
【小题2】黄赤交角度数决定回归线的度数,根据五带划分知识,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地球上热带变小,A错。极圈的度数变大,所以寒带变小,C错。热带、寒带都变小,所以温带变大B对。D错。
考点:黄赤交角的概念、特征,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五带划分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