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西五区)遭遇200年来最强地震,伤亡惨重,回答下列各题:1.当海地发生地震时,位于其附近加勒比海的船只将会出现2.当海地发生地震时,北京时间为
A.只上下颠簸
B.只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E.2010年1月13日16时53分
F.2010年1月13日19时53分
G.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
H.2010年1月12日5时53分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当海地发生地震时,位于其附近加勒比海的船只将会出现只上下颠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西五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所以东八区的区时=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13小时=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球圈层位置和个人的应急反应不是导致自然灾害危害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题。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湖泊淤积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小2.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⑦
E.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F.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G.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H.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淮河多水灾,是河流水系特征、地形特点、所处地区气候特点等方面综合影响形成的。
2.淮河治理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
考点:主要考查了淮河多水灾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淮河多水灾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7中“4”、“5”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某日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2.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
天气分别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沙尘暴、寒潮
F.暴雨、低温
G.干旱、台风
H.暴雨、高温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我国的自然灾害)。
1.图示长三角地区严重紧张,主要发生于7、8月伏旱时;且图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巫山附近及云贵高原,判断为因暴雨而导致的滑坡、泥石流。故选B项。
2.见上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3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台风开始影响Q地时,Q地的风向为2.台风在Q地与R地引发的不同的次生灾害有3.台风经R地时,台风的势力明显减弱,使其减弱的主要因素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E.暴雨、洪涝、风暴潮
F.暴雨、风暴潮、泥石流
G.风暴潮、滑坡、泥石流
H.暴雨、洪涝、滑坡
I.地转偏向力
G.下垫面性质
海陆位置
河流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本题解析:1.台风中心为低压。Q地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方向,地转偏向力指向东南,结合地转偏向力,风向为西北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天气,Q地为沿海地区,可能带来风暴潮,R地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可能带来滑坡泥石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台风到达R地,受地形阻挡,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