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E.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F.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G.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H.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I.GIS技术
G.RS技术
GPS技术
数字地球
2、单选题 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1.对目前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区,叙述正确的有
①低纬度 ②中纬度 ③中高纬度?④高纬度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分别是
①热带雨林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亚寒带针叶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④
3、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

(1)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9分)
(2)产业区域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会存在哪些问题?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4、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B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C流域的大型灌区多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___________,该地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并回答1—2题。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