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小题。
1.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2.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E.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F.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G.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H.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工业部门不同,主要区位因素不同。为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钢铁工业应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如鞍钢的区位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钢铁工业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的煤炭、铁矿石的量不断降低,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燃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如宝钢就选在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正确答案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原料、燃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正确答案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区位因素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
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主导因素的变化:(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据图回答。
1.A、B两地区受金融危机强烈冲击导致农民工大量失业的工业部门是2.应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多使用农民工?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④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人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企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制造等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企业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A为长江三角洲地区,B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地外向型经济发达,出口产品构成中,服装、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比重较大,且大多聘用农民工。
2.受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与市场需求相悖;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短期内可增加农民收入,但易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困难。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我国,下列地区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是2.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西北内陆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E.在广州建棉纺厂
F.在上海建钢铁厂
G.在南京建石化工厂
H.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1.图示影响甲类工业的主导因素为科技,故目前我国的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具有科技优势,适宜发展该类工业。
2.图示影响乙类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原料运费,故判断乙类工业应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故D符合。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日本在我国建立许多家用电器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在我国寻找
A.市场
B.原料
C.劳动力
D.动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贵州省贵糖集团推行的循环经济模式使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率达95%以上,占总产值的67%,超过蔗糖主业。图为该集团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读图完成题。
1.与制糖工业投入结构相似的是
2.有关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F.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了所有的污染
G.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
H.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制糖工业为原料指向性工业,与图中丁对应。
2.该集团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说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了所有的污染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指向类型的判断与清洁生产的好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本题还可考查传统生产模式与清洁生产的区别。
【知识拓展】工业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
1.含义: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2.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三是清洁的产品。包括: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易处置、易降解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