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界面A以上的圈层名称为?,F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为?,G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是?。
⑵ 图中B界面以下的物质状态为?,判断的理由是?。
⑶ 图中自地面以下、E层以上的固体物质部分被称为?。
参考答案:
⑴ 地壳(2分)?地幔(2分)?地核(2分)
⑵ 液态或熔融状态(2分)?横波无法通过(2分)
⑶ 岩石圈(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根据地震波变化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分(上到下)地壳、地幔(上地幔上部大致80—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地核,分别以莫霍界面(A界面,陆地下33km处)和古登堡界面(B界面,2900km处)为界。故判断A地壳、F地幔、G地核。
(2)B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G地核,为熔融状态。
(3)E为上地幔上部大致80—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融融状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参考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8.3? 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本题解析:本题为地球内部圈层分层的变式图,只要正确掌握教材中“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此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般认为,岩浆形成的源地是:
A.地壳的底部
B.地幔的下部
C.地核
D.软流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岩浆发源于软流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左下图为某地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右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D.戊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