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B.降水量少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C.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D.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的虚线为等降水量线,从图中可看出,从南1200mm到北600mm,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南多北少,A正确。
【小题2】图中的实线为等径系数线,自西北向东南增加,与降水量分布不同,因此与降水量多少关系不密切,A、B错。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下渗,相同的降水量若下渗量大时地表径流就少,径流系数就小,因此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小,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大,C正确,D错。
【小题3】图中等径流系数沿箭头方向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此处径流系数较两侧低,黄河是地上河集水区域面积小,因此降水量变成地表径流补给黄河的小,径流系数较南北两侧低,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学生学习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13分)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 及成因。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分布及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答出3点即可) (3分)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3分)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1分);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1分);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1分)
地域文化景观:
服饰: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2分)
民居: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2分)
本题解析: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
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
地域文化景观有:服饰方面,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民居方面,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
考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地形比较熟悉,该题主要结合我国地形图,回顾初中地理的中国地形图,这里主要是青藏高原山脉分布图,依据这个考察我们对我国地形地貌的了解程度,其中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布,在主要山脉的两侧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图中涉及到祁连山、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依据地貌和地势可以回答气候特征及成因。当地为高原气候所以农业生产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形成当地有特色的藏族文化。依此回答问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过程,也是一个能量交换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题。(7分)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C、D两处位于近地面,则C处气温比D处 ,C处气压比A处 。(2分)
(2)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圈的冬季环流,C、D位于近地面,则代表海洋的是 ,季风②的性质是 (暖湿或冷干)。(2分)
(3)若此图表示中纬环流,C、D位于近地面,则②表示的风带是 ,长期受此风带影响的气候特点是 。(3分)
参考答案:
(1)低 高
(2)D 冷干
(3)西风带 终年温和湿润
本题解析:
(1)C处气流下沉,说明该地受热少,气压高;D地气流上升,说明该地受热多,气压低。
(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海洋散热速度较慢,热量较多,气流上升,因此D表示海洋;此时季风②从陆地吹向海洋,具有干冷的性质。
(3)中纬环流位于30°到60°之间,其中南北纬30°附近气流下降,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60°附近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两个气压带之间形成风带②,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偏西风,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长期受此风带控制,表现出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考点:热力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会呼吁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对照右图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小题2】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的温度基本维持在15℃左右。据图可知:①为大气辐射中向上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即与④增强有关,所以本题D正确。
【小题2】要想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如: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不能一味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④错,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由图可知A为北半球西风带、B项在北半球,但风向画的不对,C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带,D是南半球西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技巧是先判气压带,再根据气压带判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