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密支那位于缅甸,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所学气候类型分布,密支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带。其成因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地处高黎贡山的迎风坡,海拔较低(与保山相比)。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
【小题2】河谷一般生长灌丛,向上本来应该分布与该地水平地带段相同的植被,但由于海拔较高,只能依次分布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冰雪等。因此组合正确的只有B项。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自然带类型及其成因;山地垂直带谱排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小题1】图甲中P点的纬度,图乙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
A.60°,1月
B.30°,1月
C.60°,7月
D.30°,7月
【小题2】在三圈环流作用下,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P、Q之间风带名称和风向分别是( )
A.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B.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C.信风带、东风带
D.盛行西风带、东北风
【小题3】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 )
A.印度盛行西南季风
B.北京昼长夜短
C.松花江衅银装素裹
D.沈阳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可以知道,P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说明其所在的纬线等于赤道的一半,那就是位于60°纬线上,而公转速度中,N表示的是最慢的,说明此时地球是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远日点是7月份时,故选C。
【小题2】在三圈环流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从左图可以看出P、Q是位于北半球,两者之间的风带是位于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常年吹西南风,故选B.
【小题3】当地球的公转速度为M时,也就是最快时,地球是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此时是1月份,是北半球的最寒冷的冬季,此时印度是盛行东北风,北京是昼短夜长,松花江上银装素裹,沈阳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实验验证的地理原理是2.中纸片A、B的偏动情况是
A.板块的碰撞运动
B.海洋中密度流的形成
C.地球自转的偏向力影响
D.大气的热力环流
E.纸片A、B同时偏向冰块方向
F.纸片A、B同时偏向电炉方向
G.纸片A偏向冰块方向、纸片B偏向电炉方向
H.纸片A偏向电炉方向、纸片B偏向冰块方向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1.实验反映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
2.根据电炉受热后,空气上升,冰块冷却后形成下沉气流,故近地面气流由冰块处流向电炉处,而高空气流从电炉上空流向冰块上空,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小题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小题3】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小题1】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近地面的降温,结合利马的地理位置,受沿岸寒流影响,故造成近地面气温较低,水汽容易凝结;故选B项。
【小题2】甲位于巴西东南沿海,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乙位于亚马逊河流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在赤道低压的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选C项。
【小题3】乙处为热带雨林,多阴雨天气;而丙处位于副热带的大陆西岸,故为热带沙漠气候,天气晴朗,故昼夜温差大。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季风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2】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A.西欧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非洲
D.亚马孙平原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地全年高温,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为热带草原气候;②地全年高温,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为热带季风气候;③地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稍大),降水量在1000——2000mm之间,为热带季风气候;④地冬夏气温差别小,降水量在500mm左右,为温带海洋气候。
【小题2】④地为温带海洋气候,最大分布区为西欧地区。
考点:气候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