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
因素不包括?(?)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有关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B.集中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在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故AB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并形成比较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胜利建成。下圈为南极地区的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圈,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圈中南极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大气输送②和⑤为降雨
B.④为蒸发⑤为降雨
C.③为蒸发④为升华⑤为降雪
D.图中水循环为内陆循环
小题2:解决南极洲科学考察和生活所需能源,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极地地区水循环比较特殊。②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⑤一般为降雪;④为升华;③为蒸发;图中水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南极的环境为烈风、酷寒、干燥。所以最适应开发利用的能源为风能。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 图中①为?气候类型区;该气候类型相应的“气温—降水曲线”为由图中的??(a或b)。
(2) 图中②为?气候区,该气候的成因是:?,
特点是?。
(3) 图中③代表?气候,由于受?控制,炎热干燥。
(4) 图中④代表?气候,成因是?。分布规律是:?。
图中⑤代表?气候。
(5) 与①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并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 a?
(2) 热带草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
(4) 地中海?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南北纬300-400大陆西岸及地中海沿岸地区?高山气候?
(5) 该处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较弱、降水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7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2分)
(2)据图8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
(3)据图7、图8中的信息,概况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9分)
参考答案:
(1)盆地
(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本题解析:
(1)图示地形周围地势高,中部地势低,所以其类型为盆地。
(2)从气温分析,B城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即冬季比Q城气温高,夏季比Q城低;从降水分析,B城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多。从两地经纬度分析,B城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而Q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因此导致两地气候不同。
(3)从流量分析,因降水季节分布较均匀,所河流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从含沙量分析,因河流上游流域多森林,所以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小;从流速分析,因B城附近地势起伏小,所以河流的流速小;从汛期分析,因河流流域雨季长,所以汛期长。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主要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