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2019-07-03 06:12:33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旅游地理】2013年10月,世界首条横跨欧亚的海底隧道(如图)正式启用。新开通的海底隧道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市,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连通亚洲和欧洲。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海底隧道开通之后,好奇的民众争相体验这一新奇的“渡海”工具,该行为按旅游目的划分属于(3分) A.跨国旅游 B.洲际旅游 C.观光旅游 D.科考探险
| (2)游客欲前往该地区享受大海(sea)、沙滩(Sandbeach)和阳光(Sunlight),最适合去的季节是??,原因是 ? ?。(3分) (3)2013年土耳其共计接待入境游客数量达到3491万人次,德国是土耳其最大的客源国,达到了504万人次。中国赴土耳其旅游的人数为13.89万人次。德国和中国赴土耳其旅游人数差异的原因是? ?。(4分)
参考答案:(1)C(3分) (2)夏季;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此时游客可以享受到阳光;而冬季,该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3分) (3) 相对中国,德国距离土耳其更近;德国与土耳其之间的交通更为便利;德国经济发展水平高,民众的出游能力强;德国的自然景观与土耳其的差异更为明显等。(4分)
本题解析:(1)跨国旅游和洲际旅游是按旅游区域划分的,而题目要求为按旅游目的划分,“好奇的民众争相体验这一新奇”,说明是观光旅游。(2)该区域位于亚欧交界处,享受大海、沙滩和阳光是自然景观的欣赏,要从自然条件角度,尤其是气候角度分析。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此时游客可以享受到阳光。(3)分析德国和中国赴土耳其旅游人数的差异,要从距离、交通、经济及景观差异度等角度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三峡红叶是每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峡谷段的一大观赏亮点。
 指出观赏三峡红叶最佳的季节,并说明红叶从峡谷的较高海拔向较低海拔地带依次呈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10分) 季节:秋季(或初冬)(2分) 江岸山高谷深,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2分)山坡的水分与热量由海拔较低地带向海拔较高地带递减,(4分)红叶首先出现在山坡高处。(2分)
本题解析: 三峡红叶出现在秋季或初冬,所以观赏三峡红叶最佳的季节应该是秋季或初冬。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由于山坡的水分与热量由海拔较低地带向海拔较高地带递减,秋季山坡高处首先出现低温,红叶首先出现在山坡高处,海拔较低的地区降温速度较山上慢,低温出现的晚一些,所以红叶从峡谷的较高海拔向较低海拔地带依次呈现。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旅游地理】 (10分)北京什刹海景区景色优美,有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周边地区拥有整片保存较为完整的胡同和四合院,保留着许多富有老北京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京城传统的各色小吃,是北京著名的民俗旅游风景区。 (1)说出该景区旅游资源的突出价值。(4分) (2)简析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任两点得4分)。(4分) (2)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6分)
本题解析: (1)北京什刹海属于自然景观,景色优美具有美学价值;有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等历史文物古迹,有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经济效益,具有经济价值。 (2)当地历史文物等人文旅游 资源开发,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该地旅游发展,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香格里拉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材料二? 2014 年 1 月 11 日凌晨的火灾,让香格里拉这座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居群 ——独克宗古城三分之二建筑从地平面上消失。下图为香格里拉位置示意图。
 简要评价香格里拉旅游资源的特色,并说明香 格里拉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参考答案: 特色:举世无双高山峡谷、湖泊、草原等自然风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三点得6分) 可能存在的隐患:可能发生人为的火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过渡开发引起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破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任答两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第一小问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从种类的奇特异角度分析。结合题意可得。第二小问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旅游地理】(10分)某游客在暑假期间进行山东环岛自驾游,从日照出发,途经青岛、威海和烟台,终点到达东营。
 (1)在青岛和东营旅游时,发现两地游客数量差异很大,试分析青岛游客数量远大于东营的原因。(6分) (2)针对旅游资源状况,东营市今后应重点做好哪几方面工作。(4分)
参考答案: (1)青岛周围地区经济发达,距市场近;(2分)青岛旅游资源丰富,组合状况好;(2分)交通更加便利;接待能力强。(2分) (2)保持好湿地旅游环境;(2分)适当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景观。(2分)
本题解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对比青岛和东营市旅游资源和发展状况的差异。 (1)两地游客数量的差异与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数量和组合状况,交通便捷程度和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有关。 (2)注意审题,是从旅游资源状况分析东营市发展旅游业应该做好的工作,因而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和保护东营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景观。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