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23°26ˊ B.30° C.46°52ˊ D.60°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小题1:12月22日太阳直射23°26′S。30°N地方12月22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36°34′,要使热水器受热最多,则要使热水器极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故热水器极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即53°26′;正午太阳高度=90°-(23°26′+30°)。
小题2:30°N的地方,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为53.5°;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为6.5°;故一年中调整幅度为47°;
小题3: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即活动支架最短,为夏至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宇宙飞船M绕地球公转轨道及方向的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的时间是2013年5月5日16时(美国太平洋时间),飞船往返于最南与最北的时间间隔是1小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飞船M第二次到达最北时的位置大约是( )
A.165°E,30°N
B.165°E,30°S
C.150°E,30°N
D.180°,30°N
小题2:飞船M第二次到达P点时,太平洋时间为( )
A.5月6日8时
B.5月7日16时
C.5月8日16时
D.5月6日16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所述,飞船往返一次用1小时,所以第二次到达最北时时间过了1小时,即地球自转了1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小时转1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飞船到达的地点应在P点以西15°,即150°E,两次都是到达最北点,纬度不变。所以C对。A、B、D错。
小题2:当飞船第二次到达P点时,地球正好自转了一周360°,每小时转动15°共用24小时,所以第二次到达P点时太平洋时间是5月6日16时,D对。A、B 、C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5中,a为晨昏线,X可观测到日落,M为a线最北点,该日M点的纬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 b为纬线,N为b纬线上的一点,M、N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90°,读图5回答问题。
1.若此刻北京时间为19时,则M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2.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N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4.从该日起的到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期间,M的移动情况是
A.165°W
B.66°34’N
C.15°E
D.66°34’N
E.165°W
F.66°34’S
G.15°E
H.66°34’S
I.66°34’
G.23°26’
43°08’
46°52’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极夜
极昼
向北一向南
向南一向北
向北一向南一向北
向南一向北一向南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4.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M为晨昏线为纬线的切点,纬度最低时为66°34′N。X位于昏线上,M点地方时为0:00,北京时间为19:00,两地相差19小时,则M点的经度为165°W。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N地的地理纬度为23°26′,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3°26′)=43°08′。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N点位于南半球,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该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近日点为1月初,途中经过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M点先向北移动,移动到北极点后再向南移,然后再向南移动到北极圈,然后再向北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