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东南方 B.正东方 C.东北方 D.正北方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该地太阳高度大于0的北京时间范围是15时到凌晨3时,所以该地昼长是12小时;若该地在赤道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所求点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可知,冬、夏二至日都为66°34′,图中显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60°,故排除选项A、B;所以此时应该是二分节气,全球昼夜等分,由于该地该日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那么该地应该位于南半球,故选项D正确。
【小题2】根据一年中太阳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赤道、即春秋二分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由上题可知此时为秋分日,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 ]
[? ]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且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原因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在不过河的情况下,测量太阳高度及铁塔影长。他们在12月22日某时测得的太阳高度为β=78°(如图),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为23日0:00。过三个月后某时,又测得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地所处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所属的国家是________。
(2)图中的α=__________。
(3)塔顶的影子从Q-R伸展,表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南、北)方向移动,北京地区的昼长逐渐______。
(4)该兴趣小组中,有人计划在2010年来中国现场观看上海世博会,他若乘飞机沿最短航线的方向直飞上海,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________千米。
参考答案:
(1)60°W? 35°26′S(或35.5°S)?阿根廷
(2)54°34′(或54.5°)
(3)北?增长
(4)19500(19000-20000)
本题解析:
春分日与冬至日的影子方向相同,且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春分日,说明该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北京时间与所求地时间差12小时,经度间隔180度,所以为西经60度,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78°的地方有符合题意的只有23.5+(90-78)。由此可以看出所属国家为阿根廷。
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太阳高度为90-35.5=54.5。
由冬至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地球上任意两个地心对称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都相当于一条经线的长度20000千米,题中该地的地心对称点位于120°E、35.5°N,上海的地理坐标约为120°E、30°N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宣威(103°35′30″E~104°40′50″E,25°53′36″N~26°44′50″N)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一个县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如图所示)
材料二:
? 宣威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纵材料二宣成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海拔高差大。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
(1)宣威南北最大跨度约________千米。
(2)宣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分析宣威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发展农业的制约性因素,宣威提高粮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92—98之间即可。
(2)冬无严寒: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距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
夏无酷暑:海拔高,气温低;夏季受夏季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弱。
(3)有利方面: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属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
不利方面:地形崎岖;耕地少;土层薄;地表水不易保存,灌溉条件差;旱涝灾害多发。
(4)发展节水农业;完善灌溉工程;合理修筑梯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等(任答三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