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均处于发展之中,东部最高、西部最低,故东中西部折线分别为①、②、③。
小题2: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近期内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近期的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小题3:东部经济地带资源、能源不足。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小题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问题。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小题2: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 该原料是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B.小题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小题4: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产业活动。
小题1:图示甲位于河西走廊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选C项。
小题1:结合P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邻近甘肃金昌的镍矿。
小题1:图示甲表示河西走廊、乙表示宁夏平原,丙位于青藏高原,共同的农作物为小麦。
小题1:丙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
小题1: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入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A.引黄灌溉
B.土地肥沃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小题2: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四川、福建
B.河北、河南
C.北京、河南
D.山西、安徽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可得A
小题2:根据地理位置可知,山海关位于河北省,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根本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故此题应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宇宙环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