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06:18:4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其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读表,完成17?18题。
 小题1: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初级产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拉美国家的初级产业转移 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科技工业 C.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D.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的飞跃
| 小题2: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 ②人口众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飞跃,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矿产资源贫乏,主要依靠向国外进口,产品出口国外,所以经济受对外依赖性强,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海。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地理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材料一 图是1990~2005 年我国气候变化类型示意图。
 材料二?图是 1990 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
 图例说明: 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 3.旱地—水田转换区 4、5.耕地—城镇转换区? 6.草地—耕地转换区 7.开垦与撂荒交错区? 8.水域变动和城镇扩张区 9.林地—耕地转换区? 10.草地—人工林交错转换区 11.沿海城镇扩张区? 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 13.稳定少动区 材料三 图是1990~2005 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①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华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 (2)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发生了什么转变? (3)①1990 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变化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它深刻改变了历史上我国粮食贸易与运输的________格局。 (4)①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②该变化促使了我国加快工程的________建设。
参考答案: (1)①变暖(南方变暖湿,北方变暖干) ②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林草地转变为耕地;旱地转变为水田;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 (2)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城郊农业(乳肉畜牧业、园艺业等) (3)①北移西进(向北向西)②南粮北运。 (4)①加剧北方干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紧张;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植被减少 ②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水资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3)图中③地区的水地流失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产生的影响和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 ? ?。
参考答案: (1)气候干旱,远离海洋,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分) (2)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2分)?营造“三北”防护林(1分) (3)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泛滥成灾(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远离海洋,降水少,风化和风蚀等外力作用强烈,形成了温带沙漠景观。 (2)图中②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属于草原区,由于过垦、过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遭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为了治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我国在三北地区营造“三北”防护林工程。 (3)读图,③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下游地区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河床抬高,易导致决堤,洪水泛滥成灾。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 B.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C.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小题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判断,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故选C项。
小题2:产业转移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A错误;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少,B错误;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不是迁出地,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信息,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式可简单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其划分的指标是(?)
A.地理位置
B.经济水平
C.地形和气候
D.多种指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不仅在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别,而且还存在气候、耕作制度、经济水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它是以多种指标来划分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