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成都市的地域形态是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集中式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其形态为集中式。这种形态布局紧凑,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E.天然调蓄能力强
F.城市热岛效应
G.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H.植被覆盖率低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1.甲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则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出现水荒。
2.一般城市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硬化较好则水流速度要快一些,必然地表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80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这个迁徙过程中,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会近2亿人!读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1.材料中,经济学家张五常所分析的农民迁徙过程中,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人口近2亿人,他的说法属于2.有人认为,如果农民大量进城,会造成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带来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比如,贫民窟增多、社会混乱、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对此,根据现实和所学内容加以判断3.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B.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
D.以上都不对
E.这种说法对,引起社会混乱,造成经济下滑
F.这种说法错误,农民都进了城,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有任何问题
G.这种说法片面,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
H.小城镇建设加快
I.有利于经济发展
G.这种说法对,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大城市太少,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有利于城市的郊区化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
1.材料反映人口城市化过程。
2.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故材料的观点较片面。
3.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故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故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结合表一回答下题。
表一: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1.近30年来,该省(市、区)城市化增速最快的时间段是2.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A.1980—1990
B.1990—2000
C.2000—2006
D.2006—2011
E.北京市
F.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G.河南省
H.江苏省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1980—1990城市化增长6.3,1990—2000城市化增长20,2000—2006城市化增长20.4,2006—2011城市化增长11. 近30年来,该省(市、区)城市化增速最快的时间段是2000—2006年,C选项正确。
2.表格中数据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城市化水平超过60%,接近发达地区,该数据所代表的省区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哪个地区最有可能为商业中心2.影响c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是3.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E.矿产
F.交通
G.地形
H.旅游
I.a ?b?c?d
G.b?a?d?c
d?c?a?b
b?c?d?a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城镇)和商业网点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
1.作为商业网点的一种布局形式,商业街的布局遵循两种原则,一是市场最优,即布局在城市几何中心位置;二是交通最优,布局在环路或高速公路交会处。图中区域最可能形成商业街的是市区的b点。
2.城镇c位于公路干线沿线,同时从图中信息也得不到其他要素的相关信息,因此主导因素应为交通。
3.商业网点的经济效益高低与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关,从图示知道,b在城市中心,人口多、消费水平高、交通便利、效益最好;c离城市近,且交通便利;a和d都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且a位于山区,效益最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