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50多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据此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北大荒是指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地区,地广人稀,开发时间较晚。
小题2: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开发“北大荒”扩大了耕地面积,但破坏了湿地,是湿地调节气候、调节河流径流量、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大大减弱,故为了保护湿地环境,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围垦北大荒。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和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下列属于河流水系特征范畴的是
[? ]
A、珠江的汛期
B、黄河的凌汛
C、长江下游江阔水深
D、黄河下游无支流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图甲为南美洲地图,图乙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
材料二:下表是E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 年份 | 降水量 | 蒸发量 | 地表径流 | 地下径流 |
| % | % | % | % | |
| 1970 | 100 | 40 | 12 | 48 |
| 1990 | 100 | 33 | 26 | 41 |
| 2009 | 100 | 28 | 39 | 33 |
参考答案:
(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或调节全球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6分)
(2)A处;对流雨(4分)
(3)洪涝灾害(2分)
(4)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任答对4点得8分)
(5)原因:①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使蒸发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②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每点2分共4分)
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③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任答对2点得4分)
本题解析:
(1)依据图甲中D的位置,可知此处为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此题从森林的功能入手,森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再注意题目中的“全球环境”,回答时要针对大范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热资源充足,形成了富有厚茎藤本、木质和草质附生植物的常绿森林生物群落,优越而稳定的环境为数以万计的生物种类提供最佳生存和发展条件,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热带雨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促进了水循环、调节了全球水平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着大气中的碳与氧元素的平衡,同时可以减小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
(2)此题主要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图乙中A区域从陆地轮廓可以看出为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大气受热膨胀,出现上升运动,使近地面大气密度比原来降低,而高空大气密度比原来升高,故近地面A处形成低压,而高空C处形成高压。但A、C处于同一垂直方向上,此时要利用“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故A气压>C气压。此时A处垂直气流的上升是由于此处气温高,上升过程中由于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水有气态变为液态,同时放热,当液态水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形成降水。此种类型的降水为对流雨。常出现于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以热带赤道地区最为常见。
(3)从题干中很容易看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了热带雨林的大面积减少,故热带雨林的功能不断减弱,洪涝、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问题出现,其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洪涝灾害。
(4)注意题干中的“保护、开发”,在答案中应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与此同时,在保证热带雨林合理环境容量的条件下,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旅游活动。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依靠科技,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减少人员进入热带雨林,以加强对雨林的保护。在林业方面,适当采伐,采育并重,以蓄积量来定采伐量。
(5)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很容易得到:从1970年到2009年,蒸发量与地下径流比重减小,地表径流的比重增大。题干中提到处于E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以城市地表物理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得下渗减弱;同时城市中的降雨能较快的汇集,故导致蒸发减弱,最终地表径流反而增大。从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如果能够降低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就能增加蒸发。此时主要利用植被的功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所以要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并且要注意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宇宙环境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