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8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和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表1?该地区某年年降水量和蒸发量比较表(单位:mm)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降水量
| 37
| 51
| 75
| 101
| 119
| 183
| 176
| 122
| 84
| 56
| 53
| 30
|
蒸发量
| 21
| 26
| 58
| 87
| 103
| 124
| 142
| 167
| 106
| 48
| 35
| 23
|
小题1:根据图1、图2,说出皖江城市带的分布特点。
?
小题2:分析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
小题3: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皖江城市带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其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据表1说出6—8月份期间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并分析其成因。
?
??。?
小题4:据该图说明安徽省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提出该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合理建议。

?
?
??
参考答案:
小题1:沿江(或长江)平原地区(2分)
小题2:皖江城市带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小题3:水田农业(1分)?水稻 (1分)?人均耕地少,大多数农民都是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主要满足自己消费,产品商品率比较低;以手工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方式精耕细作。(2分)6、7月份降水量大大超过蒸发量,易发生洪涝(1分);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持续时间长,形成梅雨(1分)8月份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易发生伏旱(1分);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雨(1分)
小题4:1949一1953年人均耕地面积增加(1分),1953—2008年人均耕地持续稳定减少(1分)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耕地保护和忧患意识;科教兴农,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矿山复垦,挖掘闲置土地,增加耕地面积等。(答出三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皖江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地区。
小题2: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皖江城市带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等。
小题3: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该区域水资源充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生产特点为: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6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产生梅雨天气,7-8月份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雨。
小题4: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为:1949-1953年人均耕地面积增加,1953—2008年人均耕地持续稳定减少。保护耕地的措施有: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耕地保护和忧患意识;科教兴农,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矿山复垦,挖掘闲置土地,增加耕地面积等。
点评: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建筑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所以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 ]
A.环境与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资源丰富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回答1—2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最高可能是
A.甲<28℃乙>6℃
B.甲>28℃乙<6℃
C.甲<28℃乙<6℃
D.甲<28℃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