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如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2.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3.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
A.20 km 60 km
B.40 km 60 km
C.60 km 80 km
D.80 km 100 km
E.市场和交通
F.劳动力和水源
G.交通和土壤
H.气候和地形
I.乳牛、花卉、粮食
G.蔬菜、养鱼场、水果
蔬菜、林业、养鸡场
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参考答案:1. A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布局。
1.从图中土地租金高低看:在距离市中心20千米~60千米的范围内,Y农业的付租能力最高,有发展的最佳位置优势。
2.图示反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即市场因素,影响城郊农业分布的因素还有交通。
3.地租水平高的应对应单位面积产值高的类型,即从X到Y到Z的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值应逐渐降低,故B符合。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为世界甲、乙、丙三地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下列属于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佳的是
A.乙——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甲——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古巴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D.甲——我国城郊乳畜业
E.地广人稀
F.土壤肥沃
G.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H.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I.多汁牧草分布和市场广阔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甲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乙地畜牧业比重高,商品率高,为乳畜业;丙种植业比重高,劳动力投入多,商品率低,为水稻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乙地为乳畜业,所以需要有多汁的牧草和广阔的市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2.图中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同之处是
A.①甜菜 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葡萄
B.①青稞②玉米③甜菜④哈密瓜
C.①燕麦②春小麦③苹果④棉花
D.①青稞②甜菜③甘蔗④棉花
E.农业单产水平高,商品率高
F.都是小农经营
G.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都很高
H.气候条件皆为雨热同期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考查中国农作物的分布,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①青藏高原,②东北平原,③华南地区,④新疆地区。故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相对应的作用分别为青稞、甜菜、甘蔗、棉花。
2.据上题,②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③华南地区——季风水田农业,当地同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C项描述东北平原的农业特点,B项单描述华南地区的农业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问题:1.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2.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3.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 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
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
E.①②
F.②③
G.①③
H.②④
I.①②③④
G.③④⑤⑥
②③⑦⑧
⑤⑥⑦⑧
参考答案:1. C
2. C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1.长江中下游为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冬小麦;经济作物:棉花、油菜、柑橘。故选C项。
2.东北地区平原广阔,且地广人稀,故适宜建商品粮基地;东北也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故适宜建林业基地。
3.①长三角位于东部沿海的中部;错误;②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明显;错误;⑦长三角为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错误;⑧位于南方,为水田耕作业;错误。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影响该农作物物候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2.a地物候现象比b地迟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湿度
E.距海远近不同
F.海拔高低不同
G.土壤肥力不同
H.降水状况不同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根据图示从南到北农作物的物候现象发生变化,引起各地物候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纬度因素,纬度因素导致热量差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a、b两者纬度相当,所以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图示a为青藏高原,b为四川盆地,两地海拔差别大,所以热量差异大,a处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