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③阶段人口数量一定已达环境人口容量 B.①阶段人们生育意愿较低 C.②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③阶段社会负担明显减轻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曲线表示,某要素随着时间变化数值在升高。冷锋过境前后的气温变化是降低,A错。寒潮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是升高,B对。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C错。一月份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先加快,后变慢,D错。
小题2:人口自然增长的一般规律是由“高高低”模式,到“高低高”模式,最后是“低低低”模式。所以③阶段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但没有超过环境人口容量,A错。?①阶段人们生育意愿较高,B错。②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对。③阶段社会负担明显加重,D错。
小题3:y轴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比重,①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等级体系没有形成,A错。?②阶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恶化,B错。③阶段大城市中心人口数量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②阶段工业化速度加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D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四季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D地位于?(?)
A.南极点
B.南极圈上
C.南极圈内
D.南极圈外
小题2:当AB两条线相交时,两地?(?)
A.白昼等长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正午日影同向
D.季节相同
小题3:AC两条线相交于P点,若AC两地纬度都增加5度,则P点位置会:?(?)
A.左移
B.右移
C.上移
D.下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小题1:图示D地在6月22日先后出现正午太阳高度为0°,即极夜现象,判断该地位于南极圈以内。
小题2:图示曲线表示正午太阳高度,故两条曲线相交,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小题3:纬度增大,则正午太阳高度都相应减小5°,故交点位置相应下移5°。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主要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