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2009年2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影像资料是通过 技术获取的。
(2)流经①处的洋流是 洋流,受这一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更加 (干旱、湿润)。
(3)试运用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解释2009年2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参考答案:
(1)(2分)RS(遥感);
(2)(2分)西澳大利亚寒流,干旱;
(3)(6分)北涝:2月,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北部受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带来降水);
南旱:2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本题解析:
(1)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是我们获取影像资料的重要方式,本题利用RS利于图中浓烟的飘散方向判断风向。
(2)据图可知:①位于澳大利亚西部,该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对所经过的地区能起到降温减湿,使得所经过的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
(3)2009年2月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据图可知:A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该地区,因此高温多雨,形成洪涝灾害;B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时随着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这里,高温少雨现象,形成旱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1~3题。

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3.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 ]
A.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参考答案:1.C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由图中风向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 季;字母C附近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2)图中字母A表示的是 (方向)季风,它的成因是 ;受它影响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3)字母B表示 (方向)季风,它形成的原因是 。
(4)字母D表示 (方向)风,它是由 气压带吹向 气压带。
参考答案:
(1)夏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2)东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温多雨
(3)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东南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亚洲东部盛行东南风,南部盛行西南风,所以北半球是夏季。 此时亚洲大陆是低压,C处是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2)字母A是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因为位于亚洲和太平洋之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受其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3)字母B是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季风。
(4)字母D是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形成。
考点: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分布及成因,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高空冷空气下沉
B.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均
C.地转偏向力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