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列“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1~2题。 |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中A选项晨昏线和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B选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为南半球,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C选项中图③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D选项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小题2图④反应夏至日,A选项地球接近远日点(7月初);B选项海南岛基本处20°N以南受太阳直射时正午无影;C选项太阳直射点最偏北,漠河昼长达一年最长;D项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故A正确。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的形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原因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6月4日7时
B.1月4日7时
C.7月4日19时
D.2月4日19时
小题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是每年的1月初。所以正确的是B项。
小题2: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项南北二侧递减。所以其大小排序是③②④①;根据地理经纬度的分布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根据平时观察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春秋分时,泉州(约24?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A.43?
B.60?
C.66?
D.89?
小题2:在本班教室(泉州24?N),正午时太阳光照射进入教室,被照射面积最大的时候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为0°,故直接计算即可。
小题2: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阳光照射进教室的面积越小,故阳光照射进教室面积最大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冬至日。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与阳光射入室内面积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