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2019-07-03 07:04:49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某校“地理社团”在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读下图,其中大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材料:维多利亚瀑布位于赞比西河上,如活动区域④所示,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倾注的河水产生一股充满飞沫的上升气流,游客站在瀑布对面悬崖边,手上的手帕都会被这强大的上升雾气卷至半空。而瀑布附近的“雨林”(“雨林”是瀑布附近的一片长年青葱的树林)又为瀑布这一壮景平添了几分姿色。 (1)进行模拟探究活动的季节①③两地风向不同,①地风向是东南风,③地风向是_________。说明该季节①地盛行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解释④地“雨林”的形成原因。(4分) (3)④⑧两地都有大面积沼泽,分析⑧地沼泽形成的独特原因。(4分)
2、单选题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 C.土地沙漠化 D.河流含沙量增大
| 小题2: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3、单选题 图3为120°E和60°W组成经线圈的海陆分布示意图(实线段为陆地,虚线为海洋,字母表示各地),读图回答:
 小题1:该经线圈穿过的六大板块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小题2:关于从丙到丁最近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A.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正北,后向正南
D.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小题3:乙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与其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
B.有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
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小题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商品率高
B.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丙地区土地广阔,灌溉水源充足
D.丁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牛为主
4、单选题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5、综合题 (17分)下图中R山海拔2180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外观特征。R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气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 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被誉为“瀑布之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R山的地理位置。(4分)
(2)用地质作用解释R山“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4分)
(3)据图简述R山山顶气温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5分)
(4)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简述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