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世界某城市气候统计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
B.几内亚湾沿岸
C.非洲西南部沿海
D.北美洲东北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气候类型判断—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读图分析:1月份最冷月气温0℃以上,15℃以下,为温带;全年降水均匀,为年雨型,综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四选项中只有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A。几内亚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非洲西南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北美洲东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反气旋的影响
C.季风洋流的影响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导致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下,而形成影响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
考点: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差异即可判断。对应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出现于光球层上;耀斑发生于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2.图中表示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是3.该大陆西岸陡、东岸缓是因为
A.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
E.a
F.b
G.c
H.d
I.板块运动
G.海浪侵蚀
河流侵蚀
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D
3.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形中名称的文字注记可知,该地在北美洲,其东侧为大西洋、西侧为太平洋。
2.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北美洲东部低矮的山地。
3.大陆西侧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地带上,新近隆起地势起伏大;东侧位于美洲板块内部,较早形成陆地、长期侵蚀,故较为平坦。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共10分,每空1分)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 (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速度会突然 。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 能力较强。
参考答案:(共10分,每空1分)
(1)变质;d
(2)可见;⑤;②
(3)岩石圈;莫霍;加快
(4)向斜;抗侵蚀
本题解析:
(1)该题为两个知识点混合的题,地表的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地表以下的为地质循环的知识。三类岩石中有岩浆直接形成的为岩浆岩,故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d有外界的沉积物经固结形成的岩石,所以为沉积岩,则c为变质岩,故甲箭头代表的为变质作用。
(2)大气的受热过程各箭头的含义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作用⑤大气反射作用⑥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主要分三个波段,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区,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大量火山喷发物使大气中尘埃物质增多,会使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同时也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3)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范围为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所以该圈层中含有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即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
(4)丙处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并且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褶皱的向斜构造,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因为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
考点:考查地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较为综合但基础性较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