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题《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2019-12-19 06:25:5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27-28题: 小题1:将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 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 B.导致水土流失 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 小题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A.发展沼气 B.编织工艺品 C.焚烧回田 D.饲养牲畜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 “2015年以前,仅靠节水,我国就可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在刚刚出版的《新循环经济学》一书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吴季松教授提出了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对策”。
(1)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开工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对东线调水线路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河段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节约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 (2)土壤盐碱化 (3)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率低。 (4)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用洗菜的水冲刷厕所等;用过水龙头后要及时关闭;洗衣服时要节约用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10分)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 水文
|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 土壤
| 水、耕地
| 生物
|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 根据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10分)
参考答案:增加固碳能力,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耕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任意答一点,给一分,全答对10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结合材料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体现森林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吸附飘尘”体现其净化空气的功能;对土壤的保护体现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体现其维护生物多样性。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