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种天气系统出现频率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1.该区域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2.与该天气系统伴生的自然现象是
1.该区域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2.与该天气系统伴生的自然现象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热带高压
D.暖锋锋面
E.锋面雨
F.伏旱
G.风暴潮
H.大雾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断,该海区位于北半球低纬的太平洋海区,且中心气温在26°C以上,故判断为热带气旋。
2.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可能形成台风,而导致风暴潮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力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力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E.5—6月
F.6—7月
G.9—10月
H.10—11月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标的判断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中国经度增大为向东。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为纬度降低,经度增大的阶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标的判断。根据题目叙述,到达台湾东部沿海的经纬度可以估计,经度大约位于125°E,纬度大约为23°N,对照图1,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6-7月。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种灾害天气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读图回答下题。

该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A.暴雨
B.寒潮
C.台风
D.干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灾害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可能是寒潮的影响。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1年新年前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下面是农业部发布的旱情通报。读图完成各题。
 1.图示北方旱情严重地区2.图示时期影响北方的天气系统是
1.图示北方旱情严重地区2.图示时期影响北方的天气系统是
A.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
B.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
C.晴天多,昼夜温差小
D.降雪天气多
E.暖气团
F.暖锋
G.高压系统
H.低压系统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应较同纬度的海洋低。
2.影响北方地区天气持续晴朗的天气系统为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回答问题。
 1.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
1.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 
①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②受灾面积大?
③人口与城市密集?④ 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2.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3.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
F.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
G.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H.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
I.①③
G.①④
②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C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图示华北地区的干旱面积广,有面积较大的重度干旱区域;且华北平原为人口和城市密集,故干旱造成的损失严重,而干旱时为华北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而不是“春小麦”。故选②③。
2.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则干旱严重。
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灾害的强度和灾害发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