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神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9月25日上午1 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马达加斯加岛位于45°E附近,故位于东三区;而专家抵湘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5日11:30,即可计算马达加斯加的区时为25日6:30。选项A正确。
小题2:马达加斯加为非洲落后地区,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条件差,故A,D错;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故B错;水稻属喜温喜湿的高产作物,生长期内要求高温多南,所以正确选项为C。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宁夏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右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1)试分析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6分)
(2)近年来该地区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很多专家持反对意见,试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10分)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有丰富的灌溉水源。(6分,答出3条即可)
(2)耗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矛盾;造成土壤盐碱化。(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可从地形、土壤、光照、水源等方面分析。
第(2)题,水稻水稻是需水量大的农作物,该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另外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因此很多专家对近年来该地区不断扩大的水稻种植面积持反对意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宁夏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2)了解宁夏发展水稻种植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表为某年度四个农业区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个农业区中,粮食生产潜力较大的两个地区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
小题2:丙、丁两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
B.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表格,根据数值分析,丙、丁两国投入的生产资料多,产量高,潜力小。甲乙两国投入的少,产量低,只要加大科技投入,产量会大幅度提高,潜力大,A对。B、C、D错。
小题2:丙、丁两国人均耕地少,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农业集约化程度高,C对。土地面积小,生产规模也小,D错。根据表格数据,A、B错。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竹子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生长快,生物量大,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竹子在中国更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种竹、用竹、吃竹、咏竹的历史,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竹子有如此浓重的情愫。(24分)
材料一 亚太竹区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主要产竹国竹类种数对比图(图1)及世界主要产竹国竹林面积对比图(图2)
材料三、竹子在合适生长的地带具有“强势”、“霸道”的个性,竹林中竹鞭(竹子的地下茎)系统十分发达,使土壤中的养分消耗极快;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让其他植物难以立足,甚至还能“攻城略地”。
(1)读亚太竹区分布图,判定出竹子主要的生长习性。(6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竹子资源的优势并分析原因。(12分)
(3)江西宜丰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竹产业发达,近年来竹林面积快速增长,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请结合材料说出其担忧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喜温、好湿,耐酸(6分)?
(2)分布广;种类多(4分)
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范围广;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广。竹子分布区空间跨度大;山地丘陵垂直分异明显,气候土地类型多样(8分)
(3)竹林面积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树种资源单一,生物多样性锐减(6分)
本题解析:
第(1)问要根据竹子的空间分布来寻找区域之间的共同性。由图6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的低山丘陵地区。因此喜湿(降水多),喜温(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耐酸(酸性土壤)。
第(2)问首先根据图7图8信息可知我国竹子分布面积大,各类多。再结合我国适合竹子生长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角度。
第(3)问要从材料三:竹子比较“强势”,“霸道”等信息分析其对自然环境生物、土壤产生的影响。结合题意是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类与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