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1) 人类从环境中取得A??,B?。
人类通过?活动向环境中
输出C D?。
(2) E、G表示??,F,H表示环境受到影响以后??;如果E是适度的,则F环境造福于人类,因而形成?发展,如果G是破坏性德,则H环境给人类以惩罚,因而形成?发展。
(3)该图所示的地理环境是以?为中心,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
参考答案:
(1)物质?能量?生活和生产?废弃物
(2)人类影响环境?反作用人类?良性?恶性
(3)人类社会?塑造者
本题解析:
主要考查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中箭头A、B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C、D表示人类的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箭头E、G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H、F表示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馈作用,或者将其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如果E是适度的,则F环境造福于人类,因而形成良性发展,如果G是破坏性德,则H环境给人类以惩罚,因而形成恶性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该图所示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中心,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
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猛烈爆炸,泄漏了大量放射性物质,核电站周围13万居民被疏散。由于放射性污染物质在空气中漂浮并逐渐降落,西欧及亚洲部分地区都受到了污染。?
(1)前苏联的核电站事故,为什么会影响到西欧和亚洲部分地区?
(2)上述事故是属于哪种环境问题?
(3)根据事故造成的影响,说说大气环境的保护为什么需要共同努力与国际合作。
参考答案:(1)由于大气的运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被气流带到了西欧及亚洲部分地区,使这些地区的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
(2)这次事故属大气环境污染,同时也说明了大气环境污染无国界。
(3)大气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大气圈是全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要研究和解决大气环境问题,往往并非一个国家的能力所及,而是需要通过国际间的协作。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大气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大气污染是没有国界的,因此要真正治理大气问题要国际之间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二战后,随着人日数量的增长,能源消耗量、淡水消耗量、氟利昂排出量、二氧化碳排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是
A.能源消耗量
B.淡水消耗量
C.氟利昂排出量
D.二氧化碳排出量
E.②③
F.①②
G.①③
H.①②③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的纵横坐标可以得知,当曲线的斜率越大增加速度最快,区中的曲线⑤的斜率最大,所以⑤增加速度最快。
2.①城市及其基本建设用地的增多,就会占用耕地;②沙漠化面积扩大也会占用耕地;③水土流失和盐碱化面积增加同样会占用耕地;所以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提出生产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是为了
A.减少消费支出
B.减少环境污染
C.减轻企业负担
D.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制冷工业排放的氟利昂能消耗大气层中的臭氧,含磷洗衣服的使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所以我国提出生产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