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有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地区,①对。地形以平原为主,②错。该地河网密布,水量充沛,③对。气候东西向差异大,南北向无明显差异,④错。所以B对。
【小题2】瑞典北部有北极圈穿过,有极夜现象,游客在此过夜是观赏极夜景观,所以往往第二天早上离去,C对。其它因素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小题3】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反气旋控制时,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增温,A错。该地主要是气旋活动,没有锋面过境影响,B错。春季,西风带是北移时间,C错。在背风坡,是焚风效应,局地气流下沉,气温升高,D对。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小题2】若图中M表示高空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近地面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④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小题3】若该大陆是亚欧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④两地的气候不同,植被相同
B.②④两地的气候相同,植被不同
C.②④两地的气候相同,植被相同
D.②④两地的气候不同,植被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①⑤位于海洋,②④位于沿海,③位于内陆。海洋热容量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夏季(白天)气温低于内陆,冬季(夜晚)气温高于内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1月(冬季)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A错。7月(夏季)均温③地高于②④两地,B错。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小于③地,C错,D正确。
【小题2】等压面向高空弯为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M地表示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弯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由⑤吹向④,C正确。
【小题3】若该大陆是亚欧大陆,②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为亚洲东部,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两地气候不同,植被相同,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北京市某中学于2014年暑假期间去内蒙古自治区A地(锡林郭勒地区)附近进行“7月,我们一起去草原”的科学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概括上图所示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2分)
材料一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花岗岩冰石林地貌为其主要特色之一。
(2)简述阿斯哈图花岗岩冰石林地貌的主要形成过程。(3分)
材料二 内蒙古自治区某种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方式如下图所示),相对集中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3)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该种能源资源的名称,并说出该种能源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3分)
(4)针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指出学生夏季游学时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任选其一,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该区域年降水量大体自东南向西北减少(1分),年降水量分布范围大致在200-500mm之间(1分)。
(2)岩浆侵入(侵入作用)(1分);地壳抬升(1分);冰川侵蚀(1分)。
(3)风能资源(1分)自然原因:临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1分);地势起伏小,风能丰富(1分)。
(4)防晒霜(防晒用品)、较厚衣物、常用药品如风油精等(1分)(合理酌情给分);
例:防晒霜:内蒙古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1分);
较厚衣物:内蒙古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
(1分)(合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降水量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出该地降水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图中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可推断出该地年降水量范围大致在200-500mm之间。
(2)组成该地貌的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后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随着地壳抬升,这种岩石露出地表,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图中景观。
(3)图中景观为风力发电设施,所利用的是风能资源。该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临近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北风强劲;地势起伏小,对风力阻碍小,因此风能丰富。
(4)内蒙古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应携带防晒霜;该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应携带较厚衣物。
考点:等值线判读、地质作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所示区域中X城将建设成为重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旅游目的地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蔬菜生产基地迁移到T城市。?
材料二?表?T和X两城市气候资料
(1)比较X和T两城气候特征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H地所在地形区的最主要地形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E、F两水文站所测的含沙量大小,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中X城所在地形区主要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X城选择T城作为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共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不同点:?从全年看,X 城的气温高于T 城,降水量多于T 城;
(2)高原
(3)E含沙量大于F地;E所在的支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4)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泥沙堆积
(5)①T 城和X 城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相似: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可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充足。?②T城劳动力价格、地价较X城低,生产成本较低。③T城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X城相连,便于把蔬菜运往X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
(3) 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天气晴朗的是 。
(4)在下面三幅图中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④ ⑤
(2)A 受热膨胀上升
(3)B B
(4)略
本题解析:
(1)认真审题,注意区别等压面、等高面,及其图中各点的位置。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可知,①②③点的气
压相等;根据垂直方向气压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点气压大
于③点,气压最高;⑤点气压小于①点,气压最低。
(2)由图可知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A地受热,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3)由图可知④点在B地的近地面上空,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④点气压大
于⑤点,所以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B;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B地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不易
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4)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注意不同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的成因差异。具体画法如下: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