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__处,理由是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稻种植业(水田农业)(1分)?平坦地形面积较大;气候高温多雨;灌溉便利;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经验丰富等(答4点得4分)?
(2)甲(1分)?甲处为公路交汇处,交通便捷;处于区域的核心位置,居民点规模大(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综合分析。(1)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且农田面积广阔,故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2)甲地商店最集中,主要从其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纽约所在的北美局部地区示意图(图7)和四川省局部地区图(图8)
?材料二?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于2008年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共同举办。来自7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相关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600多人参加。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推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成果。
(1)甲图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图中A地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请简述其主要地理原因。(6分)
(3)比较A、B两地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4)A、B两地共同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此类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1)乳畜业(2分)纬度高,生长期短,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但适宜牧草生长,牧草资源丰富(2分) 城市人口多,乳畜产品需求量大(2分)。
(2)地形较平坦;农业条件好;工业很发达;商业、贸易、金融发达;交通便利。(每点2分,最多6分)
(3)A地主要向美国西部和南部迁移(2分)?原因是A地(美国东北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美国西部和南部资源丰富,新兴工业迅速发展,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成为“阳光地带”。(2分)
B地主要向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2分)? B地(四川)人口密集,新的农业政策,解放生产力,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2分)
(4)酸雨危害严重(2分)
①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②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扭转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③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④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⑤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⑥工业产生的废弃物达标排放。(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越来越少,发展中国家人口越来越多
B、由于努力控制人口数量,现在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
C、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劳动力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D、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已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
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
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
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交通的阻隔;潮湿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2.有利于灌溉、水运
3.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4.河海交汇成河流交汇,有利于河海联运,廉价的水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稠密的水系使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1—3题。

1、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1954年
B、1960年
C、1963年
D、1995年
2、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明显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经济的发展
B、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死亡率上升
D、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从图中“三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接近
[?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