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2019-12-19 07:44:1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图,回答:
 小题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2: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最关键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②为返回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在无风的地方点燃蚊香,只见烟雾总是先上升,但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点燃蚊香,则空气受热上升,而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高空形成高压,即较同一水平面的周边地区气压高,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区成为凉爽郊区包围中的温暖“岛屿”。如果右图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回答(10分):
 1.图中aa′、bb′表示城郊高空的等压面,其中气压值较低的等压面是?。 2.如果有A、B两处分别位于同高度城郊高空,那么气压较高的是?,请画出大气在高空AB处水平方向的运动。 3.郊区近地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作?运动。 4.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有很多,试列举其中两点?;? 5.上海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中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除上述措施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6.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参考答案: 1. aa′? 2. A?作图(A指向B )? 3.下沉 4.城市缺少绿地、人为大量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城市中生产和生活集中。 5.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减少热量的排放,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6.全球变暖
本题解析: (1)离地面越近,压强越大;离地面越远,压强越小。 (2)根据等压面的分布可以判断,A、B两处气压较高的是A;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郊区近地面温度相对中心较低,气流下沉。 (4)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有很多,如城市缺少绿地、人为大量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城市中生产和生活集中。 (5)上海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减少热量的排放,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6)世界气候大会主要应对的是全球变暖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压面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全球气候大会。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相反,所以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大气受热过程”,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