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旅游与区域发展》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2 03:36:4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达5 360万人次,外国人达2 4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增长10%。国内旅游达15亿人次,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达6 820亿元,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达10 000亿元左右,增长10%。据此完成9~10题。 小题1: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 小题2: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 ②增加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中数据可以发现旅游人次在上升而且数量比较大,反映出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 小题1: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读某地旅游资源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该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为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准备修建公路,图中A.B两条路各有利弊,其主要表现在: A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B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发展当地旅游业最须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有关该村镇的一些旅游规划项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1分) A.建设滑雪场? B.发展农业生态游 C.建设大型旅馆以方便旅客住宿? D.开发水上游览项目 (6)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地区 。(1分) A.东北 ? B.西南? C.华南? D.东南
参考答案:(1)雪山?湖泊?石林?傣族风情(4分) (2)优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资源种类多样;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3分) 不利条件:市场距离远;交通不便、通达性差;地区接待能力小;环境容量有限。(3分) (3)A线路短:建路成本低,但经过农田,会减少耕地(1分) B线路长:会加大成本,但节约耕地(1分) (4)旅游规模与旅游区环境承载量相适应(1分) 因为该地环境脆弱,开发不合理极易引起破坏(1分) (5)C?(1分)(6)B(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1)直接从图示找出具有一定游览价值的旅游资源。(2)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但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应考虑: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和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方面。(3)图示比较:A线路较短:建设成本较低,但景观农田,且沿途经过的景点较少;而B线较长:建设成本高,但少占耕地,且经过的旅游景点较多。(4)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注意与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相适宜;若旅游资源的开发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将导致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整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5)建设大型休闲旅游将破坏景区的背景环境。(6)傣家竹楼、石林景观反映该地区可能我国我国西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1日21对,历时5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落下帷幕。短短5天里,世博园里掀起了一股“海南热潮”。在此次上海世博会海南活动周中,海南打出了“国际旅游岛”品牌。 材料二:海南省政府在2010年8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8月12日,海南获准实施26个国家旅客来琼旅游免签证入境政策。此举有望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 (1)简述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有哪些。(4分) (2)请你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1)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得4 分) (2)改善交通;提升接待能力;提高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管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得6 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交通是人流、物流的桥梁,是区域资源、能源、产业联系的纽带。材料 “旅客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旅客发送量与其人口数量的比值,又称为“人均旅次”。“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为吨/万元)。图甲是我国2000年旅客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图乙是我国2000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高收入高出行的是_________(填代号),①地旅客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填①②③④),分析①地经济比较落后,但旅客生成密度高的原因。 (2)读图甲,描述旅客生成密度的一般规律。 (3)图乙中,属于高产值低密度的是_______(填代号);低产值高密度的是_______(填代号)。图中①省区货物运输量大,请分析其产业结构与货物运输的关系。 (4)读图乙,指出国民经济发展与货物生成密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1)②?②?①地经济较落后,劳动力过剩;②地经济发达,工资收入较高,就业机会较多;产生民工从①地流向②地。 (2)经济愈发达,出行愈多;经济愈落后,出行愈少(或人均旅次和GDP成正相关)。 (3)③?①?①省区为我国能源和矿产基地、粮食和畜产品基地,以生产大宗原材料、农产品、工矿产品为主,大量输往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运输量较大。 (4)一般而言,经济愈发达,以工业成品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少;经济愈落后,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大。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是对两个坐标图的认识。图甲旅客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的横坐标为GDP,向右递增,纵坐标为人均旅次,人均旅次和GDP成正相关。图乙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同上,货物生成密度和GDP成正相关,经济越发达,货物的生成密度越大,资源越丰富,货物的生成密度越大,①地人均GDP低,货物的生成密度大与资源丰富有关。②地货物生成密度大与工农业产品丰富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宁西铁路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区,总长1075.6千米。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题1: 自西向东与宁西铁路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A.焦柳线—京九线—京广线—浙赣线 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D.陇海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