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降解污染,净化水中的染污物的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湿地面积减小,湿地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所以气温曲线为乙,流量曲线为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加强?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
| 监测年限 | 1#小区 | 2#小区 | 3#小区 | 4#小区 | 5#小区 | 6#小区 | 7#小区 |
| 毛竹 | 林灌混交 | 杉木 | 稀柑 | 密柑 | 茶叶 | 松树 | |
| 第1年 | 1380 | 100 | 3260 | 953 | 1628 | 103 | 14 |
| 第2年 | 83 | 90 | 50 | 22 | 427 | 293 | 90 |
| 第3年 | 3 | 5 | 7 | 6 | 1 | 357 | 55 |
| 第4年 | 1 | 2 | 1 | 0 | 0 | 62 | 12 |
| 第5年 | 2 | 6 | 0 | 0 | 0 | 177 | 8 |
| 第6年 | 8 | 5 | 1 | 0 | 0 | 211 | 23 |
| 第7年 | 1 | 6 | 0 | 0 | 0 | 367 | 32 |
| 第8年 | 3 | 0 | 0 | 0 | 0 | 262 | 34 |
| 第9年 | 9 | 0 | 0 | 0 | 0 | 447 | 66 |
参考答案:
(1)D(2分)
(2)优点:①炼山能较彻底清除不适宜的自然植被和清理空间,是目前清理简单、迅速、经济有效的手段
②炼山对土壤具有短期激肥效益,有利于林木早期生长
③炼山后降低虫病危害,病虫害严重的林木,炼山是切断其食物和寄主的重要手段。
(写对其中2点得4分)
缺点:①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②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
③破坏土壤结构,水、土、肥流失严重。④污染空气。⑤加剧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水灾的发生。(写对其中3点得6分)
(3)前面5小区,每一种林地在栽培的前2年内水土流失量都很大,尤其是在第1年的水土流失强度最大。(2分)随着树龄的延长和郁闭度的增加侵蚀产沙量逐渐减少,部分年内几乎不产生侵蚀量。(2分)茶树和松树逐年变化小。(2分)
茶园是一种低矮的灌木林地,但因茶树每年要进行施肥和采茶等人为干扰程度较大,茶园坡地的水土流失量一直较大。(2分)松树林小区其侵蚀模数都很小,这与树冠的形状和郁闭度关系密切。(2分)(写对5点得10分)
(4)在水土流失地区,造林地应多保留原有的植被,减少炼山式的栽培方式,发展不炼山造林的技术;在林地栽培人工林时研究树种、栽培方式、密度等等;减少生产过程的人为干扰是减少水土流失的关键。(写对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降水侵蚀率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因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差,降水冲刷坡面,造成的侵蚀作用强。
(2)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炼山的优点:①炼山能较彻底清除不适宜的自然植被和清理空间,是目前清理简单、迅速、经济有效的手段,②炼山对土壤具有短期激肥效益,有利于林木早期生长,③炼山后降低虫病危害,病虫害严重的林木,炼山是切断其食物和寄主的重要手段。
缺点:①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②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③破坏土壤结构,水、土、肥流失严重;④污染空气;⑤加剧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水灾的发生。
(3)从表中数据比较可知:前面5小区,每一种林地在栽培的前2年内水土流失量都很大,尤其是在第1年的水土流失强度最大。随着树龄的延长和郁闭度的增加侵蚀产沙量逐渐减少,部分年内几乎不产生侵蚀量。茶树和松树侵蚀模数逐年变化小。
因茶园是一种低矮的灌木林地,因茶树每年要进行施肥和采茶等人为干扰,使茶园坡地的水土流失量一直较大。松树林小区其侵蚀模数都很小,主要与松树的树冠形状和郁闭度关系密切。
(4)在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地区,造林地应多保留原有的植被,减少炼山式的栽培方式,发展不炼山造林的技术;在林地栽培人工林时研究树种、栽培方式、密度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C.彻底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D.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围湖造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大规模的垦荒加重水土流失;彻底清除林间的枯枝烂叶,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只有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利于保持水土,属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口分布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