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如图为某地海岸景观,据此回答问题。
1.导致图中房屋地基损毁的原因是2.图中建筑物直抵海岸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岸线后退 ? ②人口增长 ? ③靠近水源?④运输更便捷
A.地震
B.侵蚀
C.滑坡
D.洪水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1.结合图示知,海岸地基的损毁主要受海浪的侵蚀作用造成。
2.建筑物直抵海岸,一方面是由于该地人口增长较快,住宅用地紧张;另一方面是由于海洋侵蚀造成海岸线后退,使建筑物直抵海岸。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所示区域在25°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读图回答问题。
1.该海域沿岸2.L流经的海域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E.温度较同纬度海域低,海水等温线向南弯
F.温度较同纬度海域高,海水等温线向北弯
G.洋流向北流,海水等温线向北弯
H.洋流向南流,海水等温线向南弯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分布。
1.图示L位于南半球的大洋东侧,根据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该处受寒流影响;而25°S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且沿岸为寒流影响,故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结合上题判断,L处为南半球的寒流流经,故洋流自南向北流,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局部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群
C.安第斯山脉
D.东非大裂谷
2、图中b处附近因太平洋板块持续移动而形成
①岛弧②巨大山脉③海沟④海岭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2001年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流量示意图(单位:百万吨)。读图完成问题。
1.2001年,从西亚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2.2001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西欧
B.美国
C.东亚和东南亚
D.大洋洲
E.西亚
F.欧洲
G.拉丁美洲
H.非洲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1.从图中根据箭头的粗细可以看出东亚和东南亚是从西亚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所以应该选择C项。
2.在判断2001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时,可能由于过多地信赖已有的经验,或疏于对图中提供的数字信息的注意,有约77%考生选择了A项,既认为当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西亚而非拉丁美洲。第49小题因此成为旧课程卷中难度最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E.1月
F.4月
G.8月
H.12月
I.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G.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参考答案:1. B
2. B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所以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选项B正确。
2.辐射差额﹥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相反,气温将降低。8月——次年4月份,辐射差额﹤0,大气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所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选项B正确。
3.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区,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平衡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