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2019-12-22 03:57:51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完成题。 小题1: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A.造船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 小题2: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减轻耕地压力?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工业的发展前景受益最大。造船工业、服装工业、电子工业都需要对常规能源进行大量的消耗,而核电工业是属于新能源工业部门,故在目前的低碳经济时代,其受益是四个工业部门中最大的 小题2:生产大量和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的燃料,一方面可以能源优化能我国的能消费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也增加了对粮食的消耗量,增加了土地的压力,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势必进行种植业的结构结构调整 点评: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试题主要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及其相应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相关内容,试题难度较小,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小题。
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E.共同性原则 F.公平性原则 G.持续性原则 H.经济性原则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B曲线显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且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B点远低于K2线,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最不可取的发展道路,正确答案选D。 2.环境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保证。长期来看,没有环境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必然不会持续发展,所以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及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及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则 B.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公平性、发展性、共同性三个基本原则 C.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公平 D.共同性原则是指全球各国必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经济和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大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包含代际公平、同代人之间公平、人与自然环境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共同性原则是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入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庞大的人口压力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困难。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可使环境恶化,不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功能下降,多旱涝灾害;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解决水资源短缺,利于可持续发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种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