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城市的雾岛效应 B.城市的科技效应 C.城市的热岛效应 D.城市的雨岛效应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以看出,离边缘区越远,生长期越短,离城区越近,生长期越长。
【小题2】城市热岛效应是造成植被生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甲为某河流局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某年测得的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L河连续两日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连续暴雨
B.气压变化
C.气温变化
D.锋面过境
【小题2】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判定,当地典型的自然景观为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水量曲线分析,在午后气温最高时,流量达到最大值,夜晚气温低时流量小。说明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主要因素是气温,C对。连续暴雨不会在夜晚时流量减小,A错。气压不影响径流量,B错。锋面过境流量没有明显的日变化,D错。
【小题2】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位于东北地区,应是松嫩平原地区,典型自然景观是针阔混交林,B对。常绿阔叶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温带草原、荒漠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区,A、C、D错。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区域自然景观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河流及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方框处是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分析该峡谷的形成原因(3分)。
(2)图中等温线为区域 月(1月、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分析①②间等温线弯曲的成因。(4分)
(3)简述图示区域内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推测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对河湖水文特征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1分),地壳缓慢抬升(1分);雅鲁藏布江不断侵蚀下切(或流水侵蚀)而形成(1分)
(2)1月。(1分)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1分),地势比两侧低,气温比两侧高(1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河谷深入,使河谷增温,气温比两侧高(1分)。
(3)过度放牧(1分),使草场退化、沙化(1分);滥伐森林(1分)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资源枯竭、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自然植被的破坏(1分),导致水土流失等(1分)。(3点即可)
大江大河的水源地遭破坏,入河水源(量)减少,河流径流减少(1分);入湖水量减少,(高原上湖泊萎缩,部分湖泊消失)(1分);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1分);草原、森林植被的破坏,使其削峰补枯(涵养水分)功能减弱,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1分)。(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雅鲁藏布江为板块碰撞形成的板块边界,之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河谷遭受侵蚀逐渐加深。
(2)气温低于0°C,应为1月份等温线。河谷海拔低,同时有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所以气温比两侧高,等温线弯曲。
(3)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坡地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人类过度放牧和破坏森林等不合理行为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图示地区是许多江河高原湖泊的水源补给区。山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使河湖的水量减少,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大。
考点:流域自然环境及生态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中纬西风,该气压带是 ( )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纬西风带位于30°-60°之间,该气压带的南面盛行中纬西风,该气压带可能是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或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
(3) 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天气晴朗的是 。
(4)在下面三幅图中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④ ⑤
(2)A 受热膨胀上升
(3)B B
(4)略
本题解析:
(1)认真审题,注意区别等压面、等高面,及其图中各点的位置。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可知,①②③点的气
压相等;根据垂直方向气压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点气压大
于③点,气压最高;⑤点气压小于①点,气压最低。
(2)由图可知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A地受热,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3)由图可知④点在B地的近地面上空,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④点气压大
于⑤点,所以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B;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B地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不易
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4)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注意不同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的成因差异。具体画法如下: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口增长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