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A.光照条件不同
B.热量条件不同
C.水分条件不同
D.土壤条件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差异。珠三角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热量充足,故适宜农作物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增减幅度变化最大且比重最大的粮食作物是2.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
E.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F.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G.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H.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和读图分析能力。
1.大豆不属于粮食作物,图示玉米、水稻中,玉米的增减变化幅度大,且比重高。
2.影响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游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E.木材
F.煤炭
G.粮食
H.铁矿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地貌、地质复杂,修筑交通线路难度大,特别是铁路建设难度更大;西南地区水系较发达,但由于地势起伏大,有些河道不宜水运,所以形成了几种运输方式^91考试网路比重大,另外两种较小的特点。
(2)①地区铁路运输比重高,应是黄河中游,这里煤炭资源丰富。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山东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据此完成题。1.引起该地农业生产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
B.城市发展
C.市场需求
D.自然条件
E.光热条件好
F.劳动力丰富
G.科技水平高
H.运输成本高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市场是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2.注意比较对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和运输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而我国人口稠密,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抓住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能抓住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
1.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2.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A.低廉的工资
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
D.通达的信息
E.技术导向型
F.市场导向型
G.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H.原料导向型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年到2003年台湾出口产品比重呈下降趋势的有鞋帽伞类和玩具运动品,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廉价劳动力,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逐渐提高。
2.台湾出口产品比重呈上升趋势的有金属制品和精密仪器,其中精密仪器上升的幅度最大,增长了一倍多,而精密仪器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所以,反映其工业转向为技术导向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