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该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 ”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省级行政区
| A类
| B类
| C类
| D类
|
广东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 污染指数
| 主要污染物
| 空气质 量等级
|
太原
| 130
| TSP
| Ⅲ
|
深圳
| 132
| NOx
| Ⅲ
|
珠海
| 58
| TSP
| Ⅱ
|
重庆
| 128
| SO2
| Ⅲ
|
(1)根据材料一,写出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试分析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重庆大气污染的类型,试分析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3)珠海、深圳同属珠三角地区,但珠海空气质量更好,简述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1)土地荒漠化(2分) ?深居内陆,降水少 (2分)
(2)酸雨(1分) 北方地区风力大,降水少;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污染物扩散;(2分)
(3)工业、城市规模相对较小;距澳门近,以第三产业为主;治理力度大;政府管理力度大。(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在四川的分布强度判断,A表示酸雨;B表示荒漠化;C表示寒潮;D表示水土流失。(1)B表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从气候(降水和风)、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2)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因为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和降水丰富。太原的酸雨没有重庆严重,主要从降水和酸性气体的扩散角度分析(因为太原大量使用煤炭,而产生大量酸性气体)。(3)城市的大气质量好,主要从产生污染少和污染治理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抵御能力,人类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
B、环境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们向环境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丧失自净能
? 力而产生环境问题
D、环境自净能力是环境的自然功能之一,当污染物的数量超 出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2.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E.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F.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G.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H.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城市化)。
1.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 所以居中的a就是全村;早期,农村联合生产,村周边向村中心积聚,所以b高于c,判断b表示村中心,c表示村周边。故选A项。
2.三条曲线是“变化率”曲线,只要某段时间内变化率是正值,那么“变化量”是呈上升趋势的,直到变化率为零时,“变化量”是呈下降趋势的。结合图示P点表示全村宅基地变化率为0,故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
小题1:在“五水共治”工作推进过程中,下列产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①养猪场?② 葡萄种植基地?③绗缝厂?④水晶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