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原上,地下多溶洞、暗河,故该地为喀斯特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小题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发育的溶洞、暗河。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冰碛湖指冰川消退时,冰川携带物质形成的凹地或阻塞河床、冰川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北欧简图(图甲)和某冰碛湖形成过程图(图乙)。
材料二 挪威于1971年开始开采北海石油,估计到2020年北海石油将枯竭,挪威石油城斯塔万格将受到影响。
材料三 地源热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采用热泵原理,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地源热泵在北欧各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北欧冰川湖泊众多,简述图示冰碛湖的形成过程。(6分)
(2)从天气角度,简述北海油田开采难度大的原因。(4分)
(3)针对资源枯竭,尝试为斯塔万格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4)推测北欧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并简述该季节其工作原理。(8分)
参考答案:
(1)冰川对所经过地区进行侵蚀,携带碎石和泥沙,(2分)堆积堵塞河道(山谷),(2分)积水形成冰碛湖(2分)。
(2)多阴雨天;风力强劲(风浪大)。(4分)
(3)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8分)
(4)冬季(2分)。浅层水源和土壤源吸收了太阳能和地热能温度高于地表温度,(2分)地源热泵将土壤或地下水中的热能提取出来,(2分)提高温度后供室内采暖(2分)。
本题解析:
(1) 冰碛湖的成因应从材料一中冰碛湖的概念和图入手。首先是冰川移动过程中对接触到的岩面进行侵蚀,形成碎屑物质并携带其移动,等冰川融化消退时携带的物质堆积后洼地积水或阻塞河床、冰川谷积水所致。
(2) 北海油田位于西风带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多雨,阴雨天较多;同时濒临沿海地区,地表阻力较小,风力强劲。
(3)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可以迁移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4) 据材料三可知,地层之下一年四季均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在夏季,地下的温度要比地面空气温度低,在冬季却比地面空气温度高。地源热泵正是利用大地的这个特点,通过埋藏在地下的换热器,与土壤或岩石交换热量。
考点:考查区域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
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
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
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乙表示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小题2: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箭头①包括风蚀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
B.箭头②为外力作用
C.箭头①、②表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都有岩浆活动
D.箭头②为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以判断,乙是高气压带,空气吹向两侧不同的气压带,在地球的气压带图中,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符合条件,C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乙不会是低压带,A错、B错。极地高压带气流只吹向一个低压带,不是两个不同的低压带,D错。
小题2: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则箭头①代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风蚀作用,A 错。箭头②是变质作用,B错、D对。箭头①、②表示的地质作用中没有岩浆活动,C错。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