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城市为热岛,故城市气温始终较郊区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城市近地面的气压较郊区低,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1.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2.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E.台风
F.梅雨
G.寒潮
H.伏旱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表格数据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故判断为冷锋。
2.台风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而形成;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寒潮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实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天气系统影响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结合常见的天气实例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下图中a、b、c为等温线,T1、T2、T3为PQ处气流辐合或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则

A.图中水平气温梯度为T1>T2>T3
B.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标志
C.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的过程
D.虚线方向表示两种气团的辐合过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t1、t2、t3三个阶段,等温线越密集,气温的梯度越大,由此可以判断t3>t2>t1;图中气温梯度变大,表示的是锋生过程,而气温梯度变小,表示锋消的过程;因此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温梯度变化与锋生、锋消过程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E.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F.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G.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H.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I.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G.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参考答案:1. B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表格中数据,四地中夏季气温差异不大,说明纬度差异不是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四地的降水差异较大,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主要是东南季风,距海近,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就较多。我国的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从冬夏气温差异看,温差越大,说明大陆性越强,表格中所显示的降水越小,说明降水主要是由距海远近造成的。所以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影响,B对。A、C、D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四地的冬季气温都 在0°C以下,说明是在北方地区。①地降水量很少,说明在西北干旱区,不可能有春汛。A错。四地夏季气温较高,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约8°C左右,B错。②、③两地的降水量都大于4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应位于我国季风区,C对。②地位于半湿润区,D错。
3.从表中资料分析得出,①地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山麓地带有充足的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A对。结合前面分析,②地降水较多,位于半湿润区,土地主要开垦为耕地,种植业比重高于畜牧业,B错。③地位于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C错。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不可能分布在④地,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与序号相对应正确的是

A.a---热带草原气候
B.b----温带海洋性气候
C.c---热带雨林气候
D.d----亚热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a图全年高温,各月 降水量大,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热带雨林气候。选项A错。b图气温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各月降水均匀,是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对。c图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是热带草原气候,选项C错。d图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选项D错。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