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A.23° B.43° C.47° D.57°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b,可知该谷地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是向斜,所以该剖面处是向斜构造,A可信,B不可信;中午时山坡上气温上升快,盛行上升气流,气压较低,而d处盛行下沉气流,气压较高;晚上山坡上降温快,空气从山上向山下运动形成山风。
小题2:某日a、c两点的经度差为90°,a、c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说明该日昼长为6小时,夜长为18小时,一年中a、c两点有重合于b点的现象,说明该地的最低纬度是北纬66.5°,b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北纬66.5°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最大值为47°。
小题3:该地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某日后,若a点位置向东接近b点,说明该地的白昼在缩短,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故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沈阳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O地点进行太阳高度角的测定。左图是其观测示意图,MN弧是测杆阴影端点的连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哪条线段可反映出当地所处的经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若阴影OP的长度正好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测得太阳高度角为β。请在右图中绘制此时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4分)
(3)依据上题条件,请推导该学校地理纬度δ的计算公式:
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你认为能不能利用这次测量活动,测算当地的经度?如果可能还需要什么实验器材,请简述测算方法。
参考答案:
(1)OP线(2分)?
OP是最短的阴影,应为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方时照射下的阴影,因此指示南北方向(2分)
(2)
(3)δ=90°-(β-23°26?)或δ=90°-β+23°26?或δ=113°26?-β
(4) 能?准确的电子表?当影位于OP时是学校所在地的正午12点(影达到一天中最短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利用他们的差值即可确定学校的经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艘轮船于北京时间2012年5月22日8点整从上海横渡太平洋驶往旧金山(西经124度),航行30天零10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据此回答题1.在船上的人看到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到达时,旧金山的区时是3.该船只在太平洋上航行途中,于6月12日12:00过180°经线,5分钟后航行到180°经线另一侧,问此时该船所在位置的区时是:
①6月12日12:05?②6月13日12:05
③6月11日12:05?④6月12日13:05
A.24小时
B.23时56分4秒
C.比一个太阳日长
D.比一个太阳日短
E.6月22日2点
F.6月22日10点
G.6月21日2点
H.6月21日10点
I.①④
G.②③
①②
①③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轮船的运动方向为向东,故合速度较自转速度更快,则船上的人看到的昼夜交替的周期应短于24个小时,即短于1个太阳日。
2.根据出发时北京时间为5月22日8:00,而航行时间为30日10小时,故到达当地的北京时间为6月21日18:00(5月有31日),旧金山位于西八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故旧金山的区时为6月21日2时。
3.该船只在太平洋上航行途中,于6月12日12:00过180°经线,5分钟后航行到180°经线另一侧,该船所在位置对应的时刻为12:05,对应的日期可能加一天,也可能减一天,还可能不变,因为该船是否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哪个方向穿越的我们不确定。因此本小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若人在原地不动,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的周期应为24个小时。(2)明确区时的计算方法。(3)知道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度经线并不完全重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表示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此刻,北京时间为
A.3:20
B.9:20
C.15:20
D.21:20
小题2:该纬线可能是
A.0°
B.23°26′N
C.66°34′N
D.75°N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判断。
小题1:此时,110°W 为 12 点,北京时间为 3 点 20 分。
小题1:根据该地刚好出现极昼,且正午太阳高度为30°,计算得当地的纬度为75°N,太阳直射点位于15°N。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
小题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
A.10、11、12月
B.11、12、1月
C.12、1、2月
D.1、2、3月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五天平均气温是划分四季的主要依据,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太阳辐射)、地表热力性质、地形地貌等,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出现不同的季节,也就是气温差异大,因纬度(太阳辐射)和地表热力性质基本相同,那就是地形地貌的差异造成的。故选B。
小题2: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而地面热量来源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由于吸热、转换、传热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气温的变化要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北温带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是在12月,而气温最低在1月,而气候是依候平均气温来划分的,因此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12、1、2月。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