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22 05:14:55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阅读下列A、B两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A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生态破坏 (2)太阳能?原因: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 (1)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是高寒。故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故热量较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高原北部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降水少,主要的植被为草原、荒漠,故适宜发展畜牧业。本区较干旱,若过度放牧则植被被破坏,容易导致荒漠化。 (2)高原北部地势高,故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从河流流量大和落差大两方面分析。 (3)查地图可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I、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2、有关I、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原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参考答案:1、C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
 小题1:关于该地区过去种粮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短缺? B.水土流失 C.土地退化? D.土壤酸化
| 小题2: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塬面宽阔?土层浅薄?质地疏松 B.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C.水资源短缺 D.季风气候显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种粮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正确答案选D。 小题2: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陕西农业种植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如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河西走廊 D.塔里木盆地
|
小题2: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小题3: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引渤入新”不经过河西走廊。
小题2:沿线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引渤入新”工程会加剧沿线盐碱化;西北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水资源总量少,“引渤入新”工程可以缓解西北内陆缺水局面;“引渤入新”加快了内流区的地表径流促进了水循环。内流区域的划分是依照自然河流。
小题3:三地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递变,属于干湿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为水分。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所给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沙特阿拉伯展馆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此图是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沙特阿拉伯位于??板块;一百万年后,红海面积将比现在?。(4分)
(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世博会开幕时,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_(顺,逆)水航行。(4分)
(3)为什么沙特阿拉伯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3分)
(4)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4分)
参考答案:(1)印度洋 ;大?(4分)
(2)石油?;顺(4分)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沙漠广布。(3分)?
(4)有利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沙漠广布,水源缺乏。(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红海是处于板块的张裂运动,红海面积扩大。(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3)热带沙漠气候造成的结果。(4)农业发展条件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二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