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题《宇宙中的地球》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2019-12-22 05:22:55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地幔是指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C.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的 D.地核是指莫霍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由固态物质组成的;地核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圈层。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面某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题。
1.Q地气候类型是2.P、S两地纬度大致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3.E、F、P三地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E.纬度位置 F.海陆位置 G.洋流 H.地形 I.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G.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读图可知Q地位于南美洲的亚热带地区的东部沿海,此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选C。 2.试题分析:P、S两地都位于盛行西风带,P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而S地位于山地的东侧,受山地的阻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D。 3.试题分析:E、F、P三地自然带分布是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更替,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考点:南美洲 点评:本组题考查南美洲的气候类型及成因、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南美洲的气候分布,理解其成因,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地方时差异?④运动物体偏向2.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E.太阳东升西落 F.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G.昼夜交替 H.120°E的地方时早于110°E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目所述,灯和地球仪的位置相对静止在桌子上,不能演示地球公转,也就不能演示出四季的更替,②错。可以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而可以看到地球仪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更替现象,.①对。在地球仪上不同经线的地方,昼夜变化的时间不同,可以表示地方时不同,③对。地球仪上的事物也是静止的。无法演示运动物体的偏向,④错。所以B对。A、C、D错。 2.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那么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太阳将变成西升东落,A改变。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改为向右偏,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不再是右岸多沉积,B改变。昼夜交替现象仍存在,这一点不变,C不变,地方时交变成西边的比东边的早,D改变。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据各国天文学家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值将出现在2011年或2012年。回答下列各题:1.在太阳色球层和光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2.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所形成的现象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E.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F.气温异常升高 G.山体发生滑坡 H.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太阳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B.横波只能通过液体 C.传播速度随物质性质而变化 D.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地壳和地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