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A.① B.② C.④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为我国东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若图中M点外围等值线是1.0,则M的取值范围是0.5-1.0之间。若M外围等值线是1.5,则M的范围是1.5-2.0。A、C错。M地纬度高,气温低,可蒸发量更小,所以最可能是0.8,B对,D错。
【小题2】读图,图中图中①地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降水多。②地距海较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所以最主要因素是降水,D对。光照、植被对干燥度影响小,A、C错。两地纬度接近,热量差异小,对可蒸发量差异影响小,B错。
考点:等值线图,影响干燥度的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3分)
(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山顶和虎山山顶(两山顶绝对高度取最大可能值)。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有人认为是合理的,也有人认为不合理,请分别找出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低山丘陵(2分);海拔大多在200~1000米之间,地势起伏明显。(2分)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3分)
(3)合理的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相近。(4分)
不合理的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缓坡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缓坡。(4分)
本题解析: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200米以下,高原和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该地海拔大多在200~1000米之间,等高线较为密集弯曲,为低山丘陵地形。
(2)从图中看甲村和乙村都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有河流流过,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跨河分布。该题属于看图说话题。
(3)从图中看,丙地位于两个山顶的中间,到两个山顶的直线距离相等,且到两个山顶所穿等高线条数相等,相对高度相近,从这两个方面看是合理的。但P线路等高线较均匀稀疏,坡度较缓,L线路等高线分布不均匀,开始坡度缓,后来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不太合理。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B图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分析在该地建设全国性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为了确保 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各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近年来,a、b、c等城市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分析其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1)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埋藏浅,便于开采;发达的铁路交通便于煤炭外运。开矿中要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环境污染,做好土地复垦。 (2)①为沟谷,应打坝拦泥蓄水固沟;②为黄土塬,应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③为坡地,宜育林,育草护坡。 (3)滥垦、过樵、过牧;不合理开矿造成植被、地表形态的破坏。
本题解析:(1)B 图区域为陕西、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丰富区。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分布集中,非常利于开采,同时交通便利,有焦柳、大秦等多条铁路利于把煤运出,非常适宜建全国性能源基地;但开矿特别是露天开矿易破坏地表植被,加重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2)①是黄土高原中的沟谷,②是黄土塬,③是坡地。根据课本知识很容易答出治理措施。 (3)沙尘暴天气的出现有干旱、大风等自然原因,也与地表植被破坏有关。在草原牧区由于滥垦、过樵、过牧都会造成荒漠化,导致尘土较多,在大风作用下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壳物质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