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A.143 B.441 C.433 D.212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A项秦岭—淮河以北的主要糖类作物为甜菜;错误;B项秦岭—淮河以南为湿润地区,故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正确。C项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错误;D项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有关产业转移图文材料回答。(13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地。珠三角区域也有数千家企业外迁,一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
小题1:据图概括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的大致态势。
小题2: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环渤海区域发展迅速。相比其他地区,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的区域位置优势在哪里?
小题3:分析珠三角区域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和迁出产业的主要特点。
小题4: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应是环渤海区域中的哪一个省?说明理由。
小题5:评价中西部区域接受迁入产业带来的影响。
小题6:中国制造也开始“走向海外”,在“走向海外”过程中中国企业应该注意哪些文化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由海外产业向我国沿海转移(1分),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1分)?
小题2: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各国有利于吸引外资(1分)
小题3: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上升以及环境的恶化(2分),劳动密集型(1分)
小题4:河北省(1分),区域相邻(1分),优势互补,河北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1分)
小题5: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积极影响(2分)同时也会加速当地资源消耗,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1分)
小题6: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宗教、民族习惯(中外文化相互尊重与包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产业转移是由海外产业向我国沿海转移,我国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小题2:珠三角区域相比其他地区的优势主要是位置优势和华人华侨的优势。
小题3: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劳动力,土地,能源成本上升。这些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
小题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优势互补性等方面分析。
小题5:中西部区域接受迁入产业带来的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城市化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
小题6:文化包括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当地的法律法规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世界产业转移图,判断1—2题。
1、该产业可能是
[? ]
A、高挡化妆品
B、普通服装加工
C、高挡高级轿车
D、信息技术和数码电子产品
2、造成该产业转移可能是因为
[? ]
A、资金因素
B、交通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