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2011年17号热带风暴“纳沙”的运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当台风中心到达图中M地时,海口的风向是2.顺着台风前进方向,以台风路径为界,可以把台风分为右半圈和左半圈,航海者认为右半圈比左半圈风险更大,其主要原因是
A.偏南风
B.正东风
C.正西风
D.偏北风
E.右半圈与大陆的距离较远,风险大
F.右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
G.左半圈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
H.左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台风。
1.台风中心为低压,周围地区的风向指向台风中心,且北半球向右偏,形成偏北风;2.重点在于理解题意,台风的右半圈是指台风中心周围以移动方向未界的右半部分,同理左半部分为左半圈;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B.洪涝
C.地震
D.风暴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结合材料反映该灾害应主要发生在海上,对沿海地区造成危害;故判断为风暴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四川汶川继“5·12”大地震后,余震不断,2009年1月15日又发生5.1级余震,震源深度约22千米,给灾区重建带来一定影响。据此回答第1-2题。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2.此次余震的震源位于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E.地核
F.上地幔
G.下地幔
H.地壳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1.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上升。
2.由于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下22KM处,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KM,故在地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由于人类活动,可能出现加剧灾情的地质灾害是
A.温室效应和沙尘暴
B.地震和火山喷发
C.土地荒漠化和洪涝
D.泥石流和滑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属于地质灾害的是BD,但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只有D,人类活动影响地表植被等。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2010年6月21日江西抚河唱凯堤某处理坝发生决提,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读唱凯堤部分坝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据图分析,a、b、c、d四处堤坝发生决堤的是2.江心沙洲的形成原因是3.决堤发生后,当地政府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①围堵缺口,加固堤坝?②在抚河流域植树造林
③退耕还湖,河道清淤?④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
A.a
B.b
C.c
D.d
E.流水侵蚀
F.流水堆积
G.地壳上升
H.火山喷发
I.①②
G.②③
③④
①④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江西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河流北岸受侵蚀严重,根据图中的河流弯曲及河段变窄,a处水流加快,侵蚀力强,容易形成决堤。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
分布区
外力作用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其它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V形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有分选性)
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溶洞、钟乳石、石柱、石笋)
干旱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形成(有分选性)
?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形谷、冰斗、刃脊、角峰、峡湾
冰碛地貌(不具有分选性)
?
图中江心洲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决堤发生后,当地政府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围堵缺口,加固堤坝;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而在抚河流域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湖,河道清淤应该在决堤之前的防护措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