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2 05:37:13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27分)图为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重庆与郑州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描述流经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原因。(7分) (3)试分析重庆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5分) (4)说出重庆市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并分析原因。(9分)
参考答案:(1)差异:与郑州相比,重庆年均温较高,温差较小;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2分)?原因:与郑州相比,重庆所处纬度低,为山城,且等级有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的南下,所以年均温较高,温差较小。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比郑州大,雨季的时间长,所以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4分) (2)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1分)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有夏汛)、(1分)无结冰期、水能丰富 (1分)?原因: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等高线密集,落差大。(4分) (3)农业发达,为工业提供基础;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地价较低廉,劳动力丰富廉价;国家的政策支持;工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西部市场广阔;科技水平较高。(5分)(答出5点即可得满分) (4)问题:可能造成酸雨加重,大雾天气增多,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等问题。(3分)?原因: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工业发展使用的能源多为煤炭,故酸雨加重(2分);处在四川盆地中,空气水平流动性较差,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丰富,工业的发展,使大气中粉尘的含量增大,大雾天气增多(3分)重庆为山城,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分)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惩罚力度不够。(后两点答出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纬度低,气温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郑州纬度高,气温低,为温带季风气候。甲为长江河段。重庆农业发达,为工业提供基础;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交汇处,社会协作条件好;西部市场广阔;科技水平较高,因此重庆的工业发达。但可能导致酸雨加重,大雾天气增多,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等问题。原因应从地形、气候、工业性质与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阅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莱茵河流域图
 材料二?欧洲西部年 降水量和1月均温0℃等温线分布图
 (1)导致材料二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有。(6分) (2)材料二中50°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6分) (3)莱茵河为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航运价值大,请说明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8分) (4)G国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冬季同纬度海洋表面温度高于陆地(6分) (2)出现由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温带草原)的变化(3分)降水自西向东递减(水分条件差异)(3分) (3)该河流流域大部分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沛且全年分配均匀,使河流水量充沛;气候温暖,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河床不易淤积;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附近 ,河海联运。(每点2分,满分8分) (4)纬度较高,夏温较低,全年湿润多雨,不利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3分)本国及邻近国家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肉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 A、第一、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题。
 小题1:.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 小题2:.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①②河段 D.①②③河段
|
小题3:.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e和g
B.e和h
C.f和g
D.f和h
小题4:.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布局合理的是?(?)
A.棉花——苹果——毛竹——冷杉
B.水稻——柑橘——茶叶——马尾松
C.甘蔗——小麦——橡胶——红松
D.春小麦——葡萄——草地——红松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可以看出,①河段最陡,所以水流汇聚最快;且从图中河流分布可以看出,①河位于该流域主干道,有支流汇入,所以水位上涨最猛。
小题2: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以下的河段,所以对②③河段均起不到调节作用。
小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 f和h路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这样既减少修路的工程量,又保证了行路的相对安全。
小题4:平原地区适合耕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所以自下而上发展水稻、柑橘、茶叶、马尾松。本题组以等高线为例,考查河流的径流量、公路选择、农业用地与地形关系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7分)同源同根,互惠互利。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岛地形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材料二?台湾海峡隧道方案图

目前,连接海峡两岸的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线路有北线、中线、南线三个方案。历史上,北线方案未有超过7级的大地震,现今地震活动性一般,仅有5级左右中等地震,频度较低;南线方案也有5级、6级地震;中线方案虽历史上无超过7级的大地震,但一般有5级、6级中强地震,现今地震频度略高。
北线:福清一平潭岛一新竹,长约1 22公里
中线:莆田笏石一南日岛一苗粟,长约128公里
南线:厦门一金门一澎湖一嘉义,长约174公里
(1)读图7,描述台湾岛的地形特征。(3分)
(2) 台湾岛素有“森林宝库"的美称,试说明台湾森林树种丰富的原因。(3分)
(3)根据图7信息简要说明台湾农业分布特点。(3分)
(4)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的地区。为了加强两岸交流,台
湾海峡隧道工程已展并研究。结合材料二,试说明在三个方案中首选北线方案的原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8分)
参考答案:
(1)台湾岛以山地为主(约占2/3),中部、东部为高山,西部为平原。
(2)台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降水丰沛,地势高差大,植被垂直地域分异显著,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寒温带的森林。
(3)?主要分布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少量分布东部沿海低地。
(4)地震灾害影响小,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线路最短,工程量相对小。
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
台湾优热;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分析。
森林树种丰富,主要从纬度和地形角度分析。
主要结合地形的差异分析农业分布的特点。
影响海底隧道建设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线路长度、工程量和技术难度等方面分析。海峡东西两岸的各自优势:大陆由于人口稠密,故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市场广阔;台湾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