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A.晨线 B.昏线 C.赤道 D.地轴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示反映了夏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BC所在的分界线,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该界线为昏线。
小题3: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故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小题4: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快,故图示B点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快。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值得借鉴。能抓住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进而判断二分二至日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并能结合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与纬度的关系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甲乙两地,每逢圣诞节两地日出时刻同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
A.三个月
B.一个半月
C.半个月
D.一星期
小题2:甲乙两地日出时刻同步半年后,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益阳市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向西流
C.甲地正值干季
D.新疆的牧民正在天山山顶牧场放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每逢圣诞节(12月25日)两地同步日出,可知该日甲、乙两地都在晨线上,要使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必须太阳直射点比12月25日偏南,所以只有12月19——25日才能符合条件,只有大约一周时间,选项D正确。
小题2:甲乙两地日出时刻同步半年后,即是6月25日后,理论上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偏南一点,湖南益阳不是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选项A错;北印度洋海水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应向东流,B错;甲地是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干湿季;C错;夏季天山牧民在山地牧场放牧,冬季在山麓牧场放牧,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M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小题2: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以看出M地太阳辐射较强,而且年内变化很小,3月、9月太阳辐射最强,6月、12月太阳辐射最弱,该地应为赤道地区,3月、9月春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辐射最强,6月、12月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附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辐射最弱,故选答案A。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N地9月以后,3月以前没有太阳辐射,说明N地在这段时间发生极夜现象,N地位于北极附近地区,5~7月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该地发生极昼现象,24小时可以得到太阳辐射,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昼夜长短,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海洋地理》高.. |